EMDR与创伤后早期心理干预

来源 :中国心理学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quf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心理创伤总是与分离、悲痛相联系,并伴随发展成为各种精神障碍的危险。创伤后的早期心理干预领域,越来越受到研究者与临床工作者的重视。通过对早期现场研究与个案研究的文献回顾,眼动脱敏与再加工(EMDR)是创伤后早期心理干预领域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它源自于认知行为学和神经生物学的观点,其主要作用机理是将注意力集中于意识层面的图像,然后执行一系列的快速眼动。
其他文献
通过启动命名实验和图片命名实验对汉语言语产生中“词长效应”的产生原因进行探讨,主要考察言语产生的三个主要过程:概念激活、词条提取和语音编码对“词长效应”的影响。
目前,研究者对于存在内隐学习这样一种无意识的学习过程已经达成了共识,但是,对于内隐学习获得的知识究竟是样例或组块这些表面特征,还是重复结构这一相似性,或是底层的抽象规则还存在争论。为了澄清这一争论,本研究以独特的汉语声调的远距离对仗规则为材料,通过对表面特征与底层规则之间的分离操作,探讨声调远距离规则的习得和迁移,为内隐学习的抽象性和规则性提供强有力的新证据,并通过创设不同种类的声调对仗规则探讨内
本研究采用隐藏文档范式,探索在危机情境下拥有不同权力类型的成员对群体决策过程和绩效的影响.在3个系列实验中,被试随机组成3人的互动团队,共同完成一个关于火灾增援的决策任务.实验1旨在比较正式领导和专家对群体决策的相对影响力,包括任务能力和人际能力.实验1采用3权力(合法权vs.专家权vs.无权力)的单因素组内设计,拥有合法权的成员成为群体的领导,拥有专家权的成员获得任务的全部信息.实验1预期,在危
人类对道德感和美感的认知,在生命早期就已然开始。对两者间关系的探讨,长期以来吸引着众多学者的关注,社会心理学家也开展了系列研究发现,审美和道德判断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的关系。基于前人在研究范式和研究内容方面的局限,我们的研究拟采用内隐的实验范式,结合行为与ERP的实验技术,分别探讨美的形象对个体道德判断与道德行为的影响。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中国人的价值取向在发生变化。本研究以独立性价值观为切入点,通过对1950s到1990s不同年代出生的中国人的独立性进行纵向分析,采用问卷调查和档案资料分析的方法考察这一时期内中国人独立性的代际变迁规律。
基本维度包括能动性与表达性两个维度,前者涉及对自我的关注,力求自我发展与提升,以达到成功、获得成就.后者涉及对他人的关注,与他人建立连接、形成社会联系.为探讨基本维度与初中生自尊之间的关系,采用特质形容词表与罗森伯格自尊量表对380名初中生进行测查.结果:当将能动性与表达性分别纳入回归方程时,回归方程显著,能动性与表达性都能预测自尊;当将能动性与表达性同时纳入回归方程时,能动性特质对自尊的预测效果
目的:运用多时段追踪设计,探讨抑郁的认知易感性水平与应激水平在大学生抑郁症状发生过程中的协同作用,考察最弱连接理论在中国大学生群体当中的适用性.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整群分层法采样,采用团体施测法,按年级分班施测.采用整群分层法对湖南省长沙市两所高校大学生进行了6次共半年的追踪研究,初次测查发放问卷562份,共回收有效问卷520份,所有被试均为自愿参加,参加前学生签署知情同意书.在第一次采样过程中,
析取效应作为在不确定情景下出现的一种非理性决策的现象,自Tversky和Shafir (1992)提出以来受到了研究者们的极大关注。但多年来研究者们对析取效应产生机制的探讨在学界中并未取得一致定论,并且少有研究将主客体因素结合起来探讨析取效应产生的原因,因此本研究立足于前人的实验,结合主体关联性以及复杂性等因素来探讨其对析取效应出现的影响。
为了探讨自恋者在不同反馈类型条件下的攻击性差异。以46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实验法激发反馈情境,用自恋人格量表(NPI)测量被试的自恋水平,用攻击量表(AQ)测量被试的攻击性。
人际自立是个体在自己解决所遇到的基本人际交往问题中形成的综合性的人际性的人格特征,包括人际独立、人际主动、人际责任、人际灵活和人际开放五种特质,是自立人格的两个基本方面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