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面雨量和多元回归方法制作景德镇地区水位预报

来源 :2007年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xi25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对1996、1998、1999三年中景德镇地区的降水、洪水情况进行了分析,在雨量和水位的对应关系中选出37个样本,应用多元同归方法采用6小时面雨量法、24小时面雨量法、点雨量法分别建立了12个水位预报方程。从这些方程的预报与拟合效果可以看到,所建立的12个方程的拟合效果都较理想,拟合结果与实况的相关系数均高达0.95以上;在对这37个样本的交叉预报检验也表明应用这些样本进行预报效果是稳定的,并应用2006、2007年二次降水过程的景德镇市中尺度雨量站降水资料和水位资料对这些方程进行了预报检验,检验效果表明误差基本在0.5米以内。这些为利用中尺度雨量资料进行水位预报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拓展了近几年来建立的中尺度雨量站资料的应用领域,使预报员在业务实践过程中对水位的趋势预报能做到心中有数。
其他文献
从包含热力强迫、涡动耗散和纬向基本风场的非线性正压涡度方程出发,通过数值积分方法,从动力学的角度研究探讨东亚地区特定的环流背景条件下,不同环流构型和强弱变化及热力作用对副高形态和进退的影响机理,较为系统地考虑了东亚季风区的环流背景和热力强迫作用对副高活动的影响制约。研究的结果表明,当剐高位于不同的区域时,东西风场的作用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当高压位于中纬度时,副高南侧的东风不利于剐高维持;而副高位于低
本文回溯了大气动力学的发展历程。分析了气候动力学的进展,剖析了当今气候数值模式的源由及其存在问题。提出了以非平衡态热力学为基础设计热力学朝向的气候模式的新思路,阐述了发展突显热力学作用的数值模式的必要性和可能性。论述了该模式的物理原理和数学表达,创议研制热力学朝向的气候模式。在热力学朝向的模式中,描述不可逆过程热力学第二定律的熵甲衡方程是一个最基本的方程,它描述气候系统的发展方向。而动力学方程组数
利用全国565个台站1956-2005年冬季平均温度资料,将多年温度变化划分为偏暖、偏冷和正常三类等概率气候事件,由此给出了一个新的暖冬指数和暖冬的定义。研究表明,从温度偏暖和偏暖覆盖范围两个方面来规范中国暖冬事件,可以有效地消除温度的区域性差异及采用温度距平定义暖冬的不确定性。分析发现:暖冬指数与中国冬季温度的变暖趋势相一致,并表现出显著的年代际变化特征,其时间趋势变率分别为10%/10a和0.
华南地处气候年际变化很大的东亚季风区,近年来秋冬春干旱灾害频繁,尤其自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的干旱灾害给华南工农业生产和人民日常生活造成严重的影响。华南地区春季降水多是偏南暖湿气流在华南抬升的结果,为了全面而客观地查找华南春早的主要成因,本研究从建立在流体所有守恒定律的华南(局地纬向平均)经向环流数学模式入手,在成功地模拟了导致华南春早的华南地区(105°E~120°E纬向平均)经向环流后,定量地
本文利用1961—1999年西沙海温观测资料,分析了海温的长期变化趋势以及年际和半年内时间尺度变化特征,进而结合气象观测资料探讨在各种时间尺度上海温异常变化与地面和高空气象要素之间的联系,揭示其海气相互作用特征。海温具有逐渐上升的长期变化趋势,海温的上升是地面气温和水汽含量持续增加的直接原因之一。同时云量减少导致的短波辐射的增加是海温的上升的重要影响因素,风速减少导致的潜热减少对海温的增加有促进作
以WOFOST作物模型为主要研究工具,利用田间实验数据,通过调整作物参数及土壤和水文参数,以提高模型的模拟效果:在气象要素空间插值及作物参数、土壤参数区域划分的基础上,探讨分析了大气气溶胶存在下对我国主要农作物(玉米)生长过程模拟的可行性和效果。结果发现:玉米的籽粒产量、生物量都与辐射最的变化呈正相关,而且发现并不辐射量越多对作物的生长越有效,当辐射艟增加到一定程度,这种正的影响会减缓。通过在区域
采用华南61测站47a(1958—2004年)前汛期(4—6月)逐日降水资料,利用统计方法,对华南前汛期的旱涝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47a来华南有12个涝年和12个旱年发生,较严重的旱涝年主要发生在20世纪50年代末至70年代中期和90年代以后;前汛期旱涝变化以2~4a的年际尺度周期最为显著;4、5月旱涝的年代际变化特征较为一敛,而5月与6月在年代际尺度上具有一定的反位相变化特征;地理分布上,
选用华东地区157个气象观测站1960—2005年6-8月逐日最高、最低气温资料,分析了我国华东地区最高最低气温的空间分布及时间演变特征。结果表明:最高气温极值主要出现在长江以南;而长江以北夏季气温分布受地形影响显著,沿华北平原有一条“暖舌”存在。最高气温有良好的空间一致性,主要受大尺度天气系统影响;而最低气温则表现出更多局地变化的特征;华东夏季最高、最低气气温分布形态较为类似,主要分成“全区一致
对2005~2006年西安泾河国家基准气候站(泾河,新站址)和西安气象站(西安,老站址)观测资料的分析结果表明:西安月、年平均气温、极端最高(低)气温、平均最高(低)气温高于泾河,月、年降水最大于泾河,平均相对湿度小于泾河:西安月、年平均风速、最大风速小于泾河,月、年最多风向差异较大。在使用西安、泾河资料时应考虑测站迁移产生的这些差异。
本文选取2005年7月5日10时、12时和21时30个自动气象站的气温数据和MODIS31通道的热红波段反演的10时、12时和21时辐射亮温数据,分别得到北京2005年7月10时、12时和21时热场空间分布模式,并对10时、12时和21时30个站点的气温和亮温数据的关系做了分析。同时本文对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和亮温做了相关关系分析。结果表明:(1)2005年7月5日10时NDVI与亮温线性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