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脏错构瘤的CT、MRI表现及其与病理对照

来源 :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第十届全国磁共振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mlie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脾脏错构瘤(splenic hamartoma,SH)的影像特征及其病理基础,提高术前诊断水平。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经病理证实的SH的影像及病理资料,结合文献资料总结SH的影像表现及其病理基础。结果:本组9例中,8例单发病灶,1例多发病灶。(1)单发病灶表现:CT表现(8例):7例平扫为等或稍低均匀密度,病灶边界显示不清,其中2例边缘伴钙化。多期增强大部分表现为早期弥漫不均匀轻度强化(6例),少数动脉期明显强化(1例),延迟后上述病灶均接近或稍高于脾实质密度。1例平扫病灶大部分呈爆米花样钙化,增强各期均未见强化。MRI表现(5例):T1WI上呈等或稍低信号(3例),呈低信号(2例);在T2WI上呈稍高信号(2例)、高信号(1例)和低信号(2例)。多期增强后4例表现为早期弥漫不均匀轻度强化,1例早期明显强化。上述5例病灶随时间延迟强化范围扩大,延迟期均接近或稍高于脾实质密度。(2)本组1例多发病灶者共发现8个病灶,直径1.2cm~9.5cm不等,CT显示脾上极1个病灶以囊性为主,边缘弧形钙化。余病灶为实性结节或肿块,以等低密度为主,增强后弥漫性、渐进性强化。结论:多种影像学技术联合检查可以更全面地反映SH的病理特征,有助于SH的诊断。
其他文献
垂体微腺瘤是指直径小于或等于10mm并局限于鞍内的垂体瘤。常规MRI平扫检出率低,随着MR成像技术的广泛应用及临床影像诊断经验的不断积累,特别是近年来MR动态增强扫描技术对垂体微腺瘤诊断的临床应用,其价值已得到广泛的关注和认可。现搜集的60例临床拟诊垂体微腺瘤患者的常规MRI平扫、动态增强扫描及延迟增强扫描的资料进行分析。
目的:探讨磁共振乳腺成像患者的护理。方法:85例乳腺疾病患者行磁共振检查时给予有效的护理干预,采取适当的护理措施。结果:所有患者顺利完成检查,取得了预期的图像。结论:一些患者在检查中或多或少都有一些恐惧心理,因此检查前的心理护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背景和目的:强迫症(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 OCD)是一种以反复、干扰的想法、观念或想像(强迫观念)和重复刻板式的行为(强迫行为)为特征的常见神经精神障碍。认知行为模式研究及神经心理学研究均表明OCD患者存在抑制控制功能异常,神经影像学研究也发现一些控制脑区存在异常。尽管一些特殊脑区的结构和功能异常已被广泛研究,但脑区之间的相互关系(功能连接)仍不清楚。目前,仍
胰腺癌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恶性肿瘤,约占全部恶性肿瘤的2%。95%的胰腺癌为导管细胞腺癌(pancreatic ductal adenocarcinoma cancer,PDAC),其具有恶性度高,早期诊断率低,疗效欠佳,预后差等特点,病死率接近100%,5年生存率<5%[1-3]。手术治疗是目前唯一可能治愈胰腺癌的方法,但即使根治性地切除肿瘤,术后患者长期生存率仍低于30%[4]。近年来,胰腺癌的发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能提供细胞水平的定性和定量信息,已在临床广泛应用。近几年在其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背景信号抑制全身弥散加权成像(whole body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 with background bodysignal suppression,简称WBDWI),可在自由呼吸状态下完成全身大范围扫描,敏感
目的:探讨肝包虫囊肿破入胆道的超声(USG)、CT/CT胆道成像(CTC)、MR/MR胰胆管成像(MRCP)及内窥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检查影像特点,评价各种影像方法的诊断价值。方法:566例手术治疗的肝包虫囊肿,其中51例手术确诊有破入胆道的病例按接受的检查方法分为四组,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影像特征与手术所见进行对照,比较各种影像方法的诊断价值。结果:四种检查方法对肝包虫囊肿破入胆道的诊断符
21世纪第一个十年已经成为历史,回顾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治疗历程。从1842年提出急性胰腺炎概念至今已经过去170年,我们的治疗观念经历了多次重大的转变,从内科治疗为主到外科治疗为主,再到非手术治疗基础上适当的手术治疗为原则,充分体现了认识事物规律的曲折性和波动性。急性重症胰腺炎作为一种由局部到全身的急危重症所独有的一些特点逐渐被认知和理解。随着认识的深入,我们越来越强烈的感觉到,距离完全征服这种疾病
全身弥散加权成像是近期发展非常迅速的一项全身磁共振成像技术,它能提供细胞水平的定性和定量信息,反应病变部位细胞构成及细胞膜完整性的变化。其成像序列为STIR-EPI-DWI,可以在自由呼吸状态下完成全身大范围扫描。在抑制正常组织背景信号的基础上,凸显病变,提高病变部位特别是恶性肿瘤及其转移灶淋巴结的检出率。本文结合相关文献,对其技术原理及在淋巴活性病变中的临床应用状况进行综述,有助于对此项新型影像
目的:利用3.0T MR-DWI测量肝硬化患者及正常健康志愿者肝脏ADC值,观察ADC阈值在诊断肝硬化严重程度中的价值。方法:①肝硬化组:肝硬化患者53例,其中男性35例,女性18例,年龄30~76岁,平均年龄55.02±12.56岁,Child-Pugh A、B、C级患者分别为18例、25例和10例。 ②对照组:正常健康志愿者30例,其中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龄30~79岁,平均年龄52.3
目的:探讨人胰腺癌裸鼠皮下移植瘤常规高场强MR检查价值及其影像学表现的病理机制。材料和方法:建立人胰腺癌Patu8988细胞株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20只。于细胞接种后2、4、6、7、8周随机抽取4只荷瘤鼠,大体观察荷瘤鼠和肿瘤的生长后进行1.5T常规高场强MR扫描。MR平扫后,腹腔注射钆贝葡胺后4、8、12、16、20min行MR连续增强扫描,观察肿瘤影像学表现和周围组织情况,计算肿瘤的相对信噪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