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增强扫描技术对垂体微腺瘤的诊断价值

来源 :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第十届全国磁共振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cientist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垂体微腺瘤是指直径小于或等于10mm并局限于鞍内的垂体瘤。常规MRI平扫检出率低,随着MR成像技术的广泛应用及临床影像诊断经验的不断积累,特别是近年来MR动态增强扫描技术对垂体微腺瘤诊断的临床应用,其价值已得到广泛的关注和认可。现搜集的60例临床拟诊垂体微腺瘤患者的常规MRI平扫、动态增强扫描及延迟增强扫描的资料进行分析。
其他文献
目的:通过观察相对穴对刺缓解肾绞痛的临床疗效,探讨针刺治疗急性痫证的临床疗效,从而为临床镇痛提供新的思路和依据。方法:将纳入符合诊断标准的急性肾绞痫患者54例,随机分为针刺肾经与膀胱经相对穴组(27例)和肌注强痛定组(27例),分别观察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不同时相点的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及疼痛开始缓解所需时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结果:(1)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2)组
目的:观察电针内关穴对实验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人鼠细胞内钙超载及内源性保护物质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酶(NOS)的关系,为针刺防治心血管疾病及经脉脏腑相关理论提供实验依据。方法:50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模型组、电针内关组、电针列缺组、电针合谷组。采用冠脉结扎法建立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电针用G6805治疗仪,疏密波(疏波30Hz,密波100Hz),于冠脉结扎前后各
目的:观察棉花灸配合耳穴压丸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33例,对照组予西医常规处理,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棉花灸配合耳穴压丸治疗,观察治疗期间的临床疗效及病情变化。结果:治疗组的治愈率74.3%,总有效率97.1%,高于对照组的51.5%、81.8%(P<0.05);在疗效速度方面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棉花灸配合耳穴压丸治疗带状
目的:观察针刺干预对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后排尿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影响。方法:运用针灸疗法干预,与常规处理为对照,采用了综合症状积分、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表、生活质量评分表等进行测评,两组治疗前后分别评分,评分结果经统计学处理。结果:两组TURP术后患者经过5天治疗,综合症状、残余尿量、平均尿流率均较治疗前有明显好转,试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干预可有效治疗TURP术后
目的:观察恢刺配合巨刺运动针法治疗急性期肩周炎的临床疗效,为发挥针灸优势、治疗肩周炎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急性期肩周炎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恢刺配合巨刺运动针法治疗,对照组予以常规针刺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患肩疼痛VAS评分、肩关节活动度评分以及治疗后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
目的:通过穴位强化埋线法寻找治疗慢传输型便秘或混合型便秘的最佳疗法。方法:观察1组(慢传输型62例)采用大肠俞、天枢、中极、足三里穴位埋线方法,观察2组(混合型62例)穴位埋线配合STAPRE手术手术;对照l组(慢传输型62例)口服中药四磨汤治疗,对照2组(混合型62例)口服中药四磨汤治疗,对照3组((混合型62例)单纯实施STAPRE手术手术。每天记录排便情况,随访6个月。结果:6个月时,观察1
目的:应用盆腔多重造影的影像学方法对慢传输型便秘合并出口梗阻的患者外科手术疗效进行客观分析与评价。方法:通过结肠传输实验筛选,术前经盆腔多重造影诊断慢传输型便秘伴有出口梗阻的患者48例,针对不同的病因实施外科手术。术后1月行盆腔多重造影随访,观察脏器相互位置改变及排便梗阻解除影像学表现,术后6月进行问卷调查随访。将术后患者(术后组)作为实验组,术前患者(术前组)作为对照组。术前、术后分别测量肛直角
慢传输型便秘(slow transit constipation,STC)又称慢性特发性便秘(Chronicidiopathic Consti-pation)或结肠无力(Colonic inertia),是由于结肠传输功能障碍、肠内容物通过缓慢而引发的以排便困难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本病病因尚未完全明了,可能由多种病理机制导致的结肠推进性蠕动障碍有关。慢传输型便秘患者通常都到内科治疗。目前研究表明
泡状棘球蚴病(Emultilocularis、AE)属于包虫病的一种类型,在全球畜牧业为主的地区呈分散分布。近年来,该病影像学、病理学方面的研究进展迅速,影像学如MRI可显示病灶内部生物学特性,提示病灶生长方式,甚至在无创条件下测得病灶内代谢产物量等,为临床治疗、研究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而病理学结果是最后确诊该病的金标准。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HIE)是引发儿童脑瘫、智障等神经功能缺陷的一大类疾病。目前,重度HIE的发病率已明显下降,而轻型HIE的发病率正在不断提高。轻型HIE是儿童学龄期出现记忆、计算等认知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通过建立新生大鼠HIE模型对认识该疾病具有重要意义。本课题组采用各种MRI新技术对HIE开展了以下四个方面的研究。1、采用铁颗粒进行新生大鼠HIE模型的神经干细胞标记和活体追踪的MRI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