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中州书院文学之史料文献研究述要

来源 :中华文学史料学学会古代文学史料研究分会2017年会暨中原文学文献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reen7116aa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州河南的书院历史悠久,至有清一代更是经历了波折中复苏、勃兴并全盛、衰落而改制、最终消亡的历史过程.同时,围绕清代中州书院的活动和历史进程而展开的各种文学也呈现出了一定特征性和规律性的样态.在此范畴下的文学这里姑且以"书院文学"来称之.本文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就是对其内涵和外延范围的厘定、其与具体书院活动二者"主体间性"关系的说明,以及山长、学派、科举取士、管理体制等因素与文学发展的联系.在探究上述问题时,将会综合运用搜集探源、择别辩证、史料批判等史料学基本方法以及版本、目录、校勘等文献学方法,来重新爬梳并整理与之相关的各类史料文献,尝试建立新的全息视角的逻辑联系,达到历时文献与共时材料的会通.
其他文献
本文从李善注删除引文虚词,不可视为原文、王弼注不误、李善注误不可从、李善注同义借用,非王弼原注、李善注因行文简洁和注释需要而节引原注、李善注为了注释需要改动原注、
《四库全书》因为不收录戏曲而为戏曲学者广为诟病,成为戏曲地位低下的重要证据.《四库全书》之所以不收录戏曲,有内外两方面原因,外在原因,一方面源自于《四库全书》编写目
《运甓漫稿》共收录李昌祺诗歌683首,是李昌祺诗词的主要组成部分(文中简称“运甓诗”),可是各种文学史著作对其评价较少,今笔者不揣浅陋,拟就其运甓诗一陈管见。李昌祺的运甓诗内
《四库全书总目》在多则提要中强调总集“借诗以存史”的属性功用,认为总集可存史、补史、存典章制度、保存文学活动、存不知名文人,并有博物之功,进一步明确了总集的史学价
《新编元稹集》篇幅太大,没有精力、似乎也没有必要一一统计吴先生的各类不当与失误之处,在此我只是挂一漏万地谈谈我对该书的粗浅看法:校勘并不“精细”,笺注并不“科学”,引用可
吴晗的《胡应麟年谱》是学术史上首次对明代诗人、学者胡应麟的生平、思想进行全面观照的论文,亦是吴晗明史研究的敲门砖.然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吴晗《胡应麟年谱》在胡应麟
《台湾诗乘》系台湾诗人连横先生继《台湾通史》后编纂的一部以台湾历史发展为主轴,包含文化,风景,民俗,战役等多元素的诗歌总集.此书以保存台湾诗歌为目的,收录了1402(明建
《三国志通俗演义》序作者“庸愚子”,近百年来学界多认为即金华蒋大器,仅有序末署名印鉴之孤证,不足为凭.或谓庸愚子乃浚县主薄栖霞人蒋大器,因卢楠《故浚尉静庵蒋公哀辞》
通过全文对校, 《苏轼资料汇编》所录的《苏文忠公诗集》存在许多讹误与遗漏.共有错别字65处,脱写之文12处,衍文1处,遗漏纪昀评语28处,删去纪昀所引查慎行评语101处.此外,几
“二十四史”及《清史稿》的点校出版,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来最重要的古籍整理项目,虽然由于当时政治环境的局限和影响,使得点校本存在一些问题,但总体来说,点校本是无愧于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