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水位波动下三峡库区典型堆积层滑坡位移特征及预测

来源 :2017年海峡两岸水土保持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xtersky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三峡库区广泛分布着堆积层滑坡,开展其位移特征及预测研究对三峡库区及相似区域滑坡预测预警、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以重庆奉节县下瓦渣坪滑坡作为典型堆积层滑坡,基于地质条件及位移监测资料分析,总结了该滑坡的位移特征及主控因素.提出了基于库水运行工况概化,通过有限元渗流计算程序获取各工况下的滑坡渗流场,并将其依次导入有限差分程序,获取滑坡位移场的位移预测方法.该方法考虑了滑坡稳定性主控因素,能得到滑坡变形破坏全过程特征,且无需校核计算时步与真实时间的关系.数值计算结果表明,滑坡计算位移与实测位移较为吻合,预测效果较好,表明提出的滑坡位移预测方法是可行、可靠的.研究结论可为水库型堆积层滑坡灾害预测预警提供关键的理论支撑.
其他文献
坡面薄层水流水动力学特性一直是坡面水蚀的研究重点和热点.本文通过定床阻力放水冲刷试验,系统研究了不同下垫面、坡度和流量下坡面水流的平均流速、水深、雷诺数、弗汝德数和阻力系数等水力学特性参数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坡面薄层水流流型为过渡流或紊流,流态属于急流.类比与蔡克士大的明渠水流阻力系数曲线图,坡面薄层水流的阻力系数在层流区范围内符合蔡克士大曲线规律,并且其阻力系数所在范围高于明渠水流的阻力系
针对黄土丘陵沟壑区山地果园面临的干旱与水土流失严重,坡地水土保持治理标准低,基础设施差,生产力低下,农业资源短缺、危及区域水土资源安全、严重影响区域可持续发展等问题,通过野外调查及定位监测,探讨了黄土丘陵沟壑区水土资源利用模式,提出以坡地整治,修筑梯田,提高坡地土地利用率为主的黄土丘陵沟壑区山地果园利用模式.该模式的主要技术为雨水集蓄利用、改进耕作灌溉,提高雨水资源利用率、水肥耦合等.
针对延安平山造城引起的下垫面剧烈变化,导致产汇流条件改变,对延河产流产沙研究不足问题,采用嵌入梯田模块2009-488版SWAT模型,对平山造城对延河流域水沙影响进行研究,初步验证结果表明:该模型对延河流域月平均流量和月平均输沙量可以进行模拟.为下一步加入延安新城部分使用嵌入梯田模块SWAT模型模拟打下基础.
针对城市建设项目对流域水环境影响研究薄弱的问题,采用嵌套梯田模块的SWAT2009(第488版)模型,研究杨凌地区建设项目及城市发展对小韦河流域水环境的影响,初步构建了基于水文循环的小韦河水沙模型数据库并开始模型的调试.上述工作为分析城市建设与小流域水土流失的相互影响提供了技术基础.
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天然阔叶林叶面积指数与降雨截留之相关性.研究样区位于台湾垦丁国家公园内的一个热带雨林中.以20公尺的距离间隔,在2.1ha的样区内设置了30个自制的雨量筒.以1到3个月的时间间隔,收集雨水及拍摄雨量筒上方的树冠照片.在2016年1月到2017年4月期间,共收集了8组资料.透过电脑软体分析树冠照片得到叶面积指数.研究结果发现,此森林的截留率远高于台湾其他低海拔阔叶林.虽然叶面积指数
瀑布与迁急点的研究,多聚焦在侵蚀作用与後退速率方面,较少提及土砂堆积作用对瀑布形貌的影响.本文探究南山溪梦谷双层瀑布的河床地形演变,利用历史相片比对与UAV地形测量,分析梦谷瀑布的地貌变迁与历年来的河床高程变化.研究结果显示,河床面於研究期间(2004-2016)经历了两次大幅度的淤积与下刷,其中2004年的敏督利台风以及2008年的辛乐克台风,均造成河床高达13m的堆积,下层瀑布遭巨量土砂掩埋.
川藏铁路加查至朗县段地处西藏自治区东南部,该区新构造活动强烈,地质构造复杂且历史强震频发,一系列大型~巨型滑坡在该区密集分布.本文基于滑坡遥感解译和野外调查验证,建立了川藏铁路加查-朗县段的滑坡空间数据库,选取高程、坡度、坡向、平面曲率、地层岩性、距河流距离、距断裂带距离、距道路距离和NDVI以及年平均降雨量等10个滑坡影响因子,基于ArcGIS软件平台,采用证据权模型,进行滑坡易发性评价.根据滑
受地质环境条件复杂、极端气候频发及人为活动加剧的影响,北京山洪泥石流灾害频发,影响了北京的城市和生态安全,严重地制约着北京市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当前防灾减灾中的突出问题.2014年在北京市科委的支持下,开展了“北京山洪泥石流预测预警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项目从全市山洪泥石流自然和社会经济属性调查、危险度评价入手,重点攻关山洪、泥石流预警降水精细化预报,基于多指标的山洪、泥石流临灾预警
甘肃天水麦积区位于陇西黄土高原,受强降雨和历史地震的影响,地表沟壑纵横,滑坡分布广泛.如何判断不同成因滑坡的敏感性与地貌演化阶段的对应关系是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本文通过详细的野外调查,总结滑坡的形态特征,将区内滑坡分为降雨诱发型和地震诱发型.基于地貌演化理论,利用面积-高程曲线参数HI值和K值判断各小流域发育阶段与侵蚀程度,开展研究区滑坡敏感性分区.结合野外实地调查获得的滑坡分布数据,计算各个不同
强震后的泥石流活跃期是关系到山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灾后恢复重建的重要科学问题之一.本文以台湾集集地震和汶川地震后泥石流为对象,对比分析两个地区震后泥石流活动环境的相似性和侵蚀率的年际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强震后大规模群发性泥石流发生在第三年;泥石流侵蚀率主要受物源条件控制,其次是降雨;台湾和汶川地震后泥石流侵蚀率起初大致一致,随后发生明显的衰减,且这种衰减关系可以用幂函数或对数函数来描述;利用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