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证据权模型的川藏铁路加查-朗县段滑坡易发性评价

来源 :2017年海峡两岸水土保持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8063181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川藏铁路加查至朗县段地处西藏自治区东南部,该区新构造活动强烈,地质构造复杂且历史强震频发,一系列大型~巨型滑坡在该区密集分布.本文基于滑坡遥感解译和野外调查验证,建立了川藏铁路加查-朗县段的滑坡空间数据库,选取高程、坡度、坡向、平面曲率、地层岩性、距河流距离、距断裂带距离、距道路距离和NDVI以及年平均降雨量等10个滑坡影响因子,基于ArcGIS软件平台,采用证据权模型,进行滑坡易发性评价.根据滑坡易发性指数(LSI)的分布特征,结合野外地质调查的认识,按滑坡易发程度将研究区划分为4个级别,即极高易发区、高易发区、中易发区、低易发区,分别占研究区总面积的17.43%、22.64%、32.21%、27.72%.研究表明,极高易发区、高易发区主要分布在人类工程活动较多的西南部,沿着雅鲁藏布江及其支流呈带状分布,中、低易发区主要分布在植被覆盖率较高、人类工程活动相对较少的东北部.极高易发区和高易发区内发育的滑坡数量约占滑坡总数的88%,研究结果与已知滑坡的分布情况较吻合,采用成功率曲线对易发性评价结果进行检验,正确率达到了83%,具有较高的精度.易发性评价结果较好地反映了研究区内滑坡发育分布现状,可以为该区重大工程规划建设和防灾减灾提供理论指导和参考依据.
其他文献
自建国以来,中国采取了很多水土保持技术对水土流失问题进行治理和修复.水土保持技术分类是为了从不同角度清晰地认识适应性技术,以进一步进行技术识别、评价和筛选.本文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分别从技术所处的地位、人为干预的深度、技术实施的流程、技术发展进程、技术作用机制、应用范围等角度对水土保持技术进行分类.对水土保持技术的精细分类,为技术筛选、集成和效果评价提供支撑,有利于技术高效开展和技术体系构建.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景观格局与水土流失防治愈来愈得到社会及科技界的关注.针对城市河湖植物群落景观格局水土保持效应研究薄弱的问题,采用层次分析法,从生态、景观、服务三个大方面研究了西安汉城湖水保示范园植物群落景观格局的水保效应,将定性与定量指标相结合,对景观的水保效应做出综合评价并提出建议,为提升景观质量,巩固水保效益,营造良好城市生态环境提供技术支持.
针对黄土丘陵沟壑区沟道土地整治工程对水资源和水环境的影响难以评价的突出问题和现实需要,通过不同雨强和不同沟道土地整治比例的模拟降雨试验,研究了沟道土地整治工程对地表和地下径流过程的影响,分析了地表和地下径流氮素排放对沟道土地整治工程的响应,探讨了沟道土地整治工程对降水分配和氮素排放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1)沟道土地整治能调节降水分配,拦截地表径流,促进降水向地下径流的转化,降水分配的调节程度随沟道
黄土塬塬坡的水土流失一直是一个重要热点问题而得到广泛关注.本文以长武塬边坡的刺槐、侧柏和草地三种植被类型为研究对象,测定了三类样地0~30cm土壤的水稳性团聚体组成、有机碳含量(SOC)及土壤稳定入渗率(SIR)等土壤物理性质,探讨了不同植被类型下土壤效应的差异性.三种植被下0~30cm土层水稳性团聚体的平均重量直径(MWD)、分形维数(D)、有机碳含量(SOC)及土壤稳定入渗率(SIR)的测定结
坡面薄层水流水动力学特性一直是坡面水蚀的研究重点和热点.本文通过定床阻力放水冲刷试验,系统研究了不同下垫面、坡度和流量下坡面水流的平均流速、水深、雷诺数、弗汝德数和阻力系数等水力学特性参数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坡面薄层水流流型为过渡流或紊流,流态属于急流.类比与蔡克士大的明渠水流阻力系数曲线图,坡面薄层水流的阻力系数在层流区范围内符合蔡克士大曲线规律,并且其阻力系数所在范围高于明渠水流的阻力系
针对黄土丘陵沟壑区山地果园面临的干旱与水土流失严重,坡地水土保持治理标准低,基础设施差,生产力低下,农业资源短缺、危及区域水土资源安全、严重影响区域可持续发展等问题,通过野外调查及定位监测,探讨了黄土丘陵沟壑区水土资源利用模式,提出以坡地整治,修筑梯田,提高坡地土地利用率为主的黄土丘陵沟壑区山地果园利用模式.该模式的主要技术为雨水集蓄利用、改进耕作灌溉,提高雨水资源利用率、水肥耦合等.
针对延安平山造城引起的下垫面剧烈变化,导致产汇流条件改变,对延河产流产沙研究不足问题,采用嵌入梯田模块2009-488版SWAT模型,对平山造城对延河流域水沙影响进行研究,初步验证结果表明:该模型对延河流域月平均流量和月平均输沙量可以进行模拟.为下一步加入延安新城部分使用嵌入梯田模块SWAT模型模拟打下基础.
针对城市建设项目对流域水环境影响研究薄弱的问题,采用嵌套梯田模块的SWAT2009(第488版)模型,研究杨凌地区建设项目及城市发展对小韦河流域水环境的影响,初步构建了基于水文循环的小韦河水沙模型数据库并开始模型的调试.上述工作为分析城市建设与小流域水土流失的相互影响提供了技术基础.
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天然阔叶林叶面积指数与降雨截留之相关性.研究样区位于台湾垦丁国家公园内的一个热带雨林中.以20公尺的距离间隔,在2.1ha的样区内设置了30个自制的雨量筒.以1到3个月的时间间隔,收集雨水及拍摄雨量筒上方的树冠照片.在2016年1月到2017年4月期间,共收集了8组资料.透过电脑软体分析树冠照片得到叶面积指数.研究结果发现,此森林的截留率远高于台湾其他低海拔阔叶林.虽然叶面积指数
瀑布与迁急点的研究,多聚焦在侵蚀作用与後退速率方面,较少提及土砂堆积作用对瀑布形貌的影响.本文探究南山溪梦谷双层瀑布的河床地形演变,利用历史相片比对与UAV地形测量,分析梦谷瀑布的地貌变迁与历年来的河床高程变化.研究结果显示,河床面於研究期间(2004-2016)经历了两次大幅度的淤积与下刷,其中2004年的敏督利台风以及2008年的辛乐克台风,均造成河床高达13m的堆积,下层瀑布遭巨量土砂掩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