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虑俯冲角的下击暴流风场数值模拟

来源 :第十五届全国结构风工程学术会议暨第一届全国风工程研究生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NgxionglifanG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下击暴流是一种局部的极端自然现象.分析下击暴流风场特性是雷暴多发地区研究风荷载作用和建筑结构抗风设计的工作前提。基于壁面射流理论,本文对考虑俯冲角的下击暴流风场进行数值模拟,获得了下击暴流风场径向风速的竖向和径向剖面分布。结果表明:(1)根据下击暴流的发生机理,采用考虑俯冲角的壁面射流模型模拟下击暴流风场,与实际情况吻合更好,能够更真实地反应风场特性。(2)俯冲角对风场的竖向剖面有明显的影响。随着俯冲角的增大,前冲区最大风速竖向位置逐渐提高,最大风速值增大,近地表面风速增加明显;随着俯冲角的减小,后冲区最大风速竖向位置逐渐降低,最大风速值减小。(3)俯冲角对风场径向剖面影响显著。随着俯冲角的增大,前冲区最大风速径向位置逐渐增大,最大风速值先增大后减小,并出现“削峰填谷”现象,风场趋于均匀;随着俯冲角的减小,后冲区最大风速径向位置逐渐减小,最大风速值减小。同时,本文的模拟结果也可作为研究移动型下击暴流风场的瞬时状态的参考。
其他文献
从Den Hartog首次解释覆冰导线驰振机理至今,研究者对大量形状的覆冰导线气动力进行了测试,根据目前的驰振不稳定性判断准则,有多种形状覆冰导线属于气动不稳定性截面,其中D形截面、月牙形截面(或者类似月牙形)和几种实际覆冰形状都被广泛应用在驰振分析中.由于导线覆冰具有很强的随机性,不仅受大范围天气形势和凝冻条件控制,而且与线路所在位置的微地形相关因素有关,因此开展多种导线覆冰形状气动力及驰振稳定
二维钝体尾流长期以来都是流体力学领域的研究热点,这不仅是因为二维钝体尾流中存在规则的涡结构有利于湍流基础理论的研究,也是因为钝体尾流广泛存在于工程实例中.值得注意的是,工程中的钝体往往都是有限长度的,通常是一端固定于平面,另一端为自由端的高耸结构,它们显然是不能被简化为二维钝体.为了更好地描述有限长柱体尾流这种复杂的结构,不同研究者提出了各自的尾流模型。然而,目前仍没有统一的认识。本文依据PIV、
驰振是细长结构在横风向的一种不稳定的单自由度发散振动现象,工程结构应采取措施避免驰振发生,使驰振临界风速高于驰振检验风速.某钢桁拱桥采用钢箱吊杆,针对细长吊杆风洞试验模型,本文运用两种方法进行吊杆驰振数值仿真计算.方法一:运用Fluent软件求出截面三分力系数,然后根据驰振临界风速计算公式求解,该方法计算的二维平面物体的阻力系数和升力系数与节段模型风洞试验值基本吻合,与由此推算的驰振临界风速吻合;
对结构风工程中的流固耦合(Fluid-Structure Interaction,FSI)问题,较多采用弱耦合分区迭代算法(Loosely-Coupled Partitioned Procedures)求解,即在结构域、网格域和流体域中进行交替求解.因流体域和结构域之间的时间推进不同步,故存在时间滞后效应.时间滞后效应导致流体—结构交界面处的速度和动量不连续与能量不守恒,较难满足动平衡条件,并引发
目前国内的大跨度桥梁的抗风问题主要集中在加劲梁颤振、加劲梁涡振和斜拉索涡振这三个方面,解决问题的途径主要是采用增设气动措施、调整附属设施结构以改变其气动外形,破坏原有的旋涡脱落方式.对于加劲梁而言,改变栏杆形式是增加工程造价最少,对主梁结构受力影响最小的措施,也是最能为设计者和建设方所采纳的方案.作者曾通过常规比例的桥梁节段模型试验,对不同的栏杆扶手形式进行了涡振抑制效果研究,发现采用扶手外翻45
风—汽车—桥梁系统的振动特性取决于自然风特性、车辆动力特性、桥梁振动特性、车辆和桥梁气动特性相互影响等多种因素,是多方向、多学科的交叉.尽管国内外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致力于风—汽车—桥梁系统耦合振动研究,但是针对钢桁加劲梁断面的相关研究几乎属于空白,本论文以四渡河大桥为工程实例,对大跨钢桁架悬索桥风—汽车—桥梁分析系统建立进行探索.鉴于BDANS动力分析模块以往侧重于计算模型为单主梁的大跨度桥梁,本
在大跨度铁路桥梁抗风设计中,对桥梁抗风性能的研究是必不可少的。抗风性能的检算可分为静力检算和动力检算,静力检算是以设计风速为依据来计算作用于桥梁结构上的风荷载,按照静力学的检验方法来检算桥梁结构在该风荷载作用下,结构是否安全,这就要求要准确掌握多榀桁架梁的风荷载计算方法,本文针对大跨度铁路多榀桁架桥的风荷载进行了研究。结合多榀桁架梁的风荷载作用的影响因素的分析,如桁架的挡风系数币对风载阻力系数的影
大跨度桥梁结构的涡激振动是由于周期性旋涡脱落形成的涡激力造成的.尽管涡激振动不像颤振、驰振那样具有发散、自激性质,但由于起振风速低、频度大,长时间的持续振动会导致结构局部发生疲劳,过大的振幅也将影响行车安全.因此,主梁涡激振动已成为大跨度和超大跨度桥梁发展抗风设计的重要方面,避免桥梁在施工或成桥阶段发生过大涡激振动或限制其振幅在可接受的范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基于涡激力经验线性模型,对涡激力的
跨海大桥的建设带来交通便捷的同时,也带来了强侧风作用下桥面行车安全的问题.近年来,关于风致行车安全的研究已有不少报道.由于侧风的作用以及车辆和桥梁运动的相互耦合,桥上行车安全的研究涉及复杂的风—汽车—桥梁耦合振动分析系统.本文拟以杭州湾跨海大桥为工程背景,以桑塔纳小汽车和箱式货车为分析对象,研究了脉动风和路面粗糙度的随机过程性对行车安全可靠度的影响,给出了同时考虑平均风的随机性和激励的随机过程性的
围护结构面积平均风压折减效应的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本文设计了三种不同截面厚宽比的矩形高层建筑刚性模型,并在四类地貌下进行了试验,研究了宽厚比对围护结构面积折减负风压系数最不利值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建筑截面宽厚比对高层建筑墙面各区域的面积折减负风压系数最不利值分布有较大影响,通过采用无量纲化坐标A/D2可以较好地给出高层建筑墙面中部边缘区域的面积折减负风压系数最不利值。根据本文试验中的高层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