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鼠巨细胞病毒重复感染促进疾病的进展

来源 :中华医学会第十八次全国儿科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cj53101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在整体水平观察小鼠巨细胞病毒(MCMV)重复感染(reinfection)对MCMV全身播散性感染小鼠模型各器官病理损害程度及病毒滴度的影响,初步探讨其促进疾病进展的免疫学机制.方法:①MCMV重复感染动物模型的建立及标本收集:将96只4周龄8-10g幼年雌性BALB/c小鼠随机分成4组:正常对照组、单次感染组、两次感染同株病毒组及两次感染不同株病毒组.给小鼠腹腔注射DMEM/H或者MCMVSmith病毒悬液,于第1次注射后第5天再次腹腔注射DMEM/H、MCMVSmith或者MCMV RM461病毒悬液,分别在第2次注射后的3d、7d、14d、28d无菌取唾液腺、肺脏、心脏、肝脏、肾脏、脾脏组织标本进行检测.②各脏器病理损害程度及感染性病毒滴度评估:对石蜡包埋切片的各组织脏器采用常规HE染色后根据相应的评分标准进行病理评估;标准蚀斑法检测各组织脏器中的病毒滴度.③流式细胞术检测各时间点模型鼠脾脏组织中Th1(CD4+IFN-γ+)和Th2(CD4+IL-4+)细胞比率变化.结果:①感染后3d各组织脏器己出现明显炎症改变,除肾脏在感染后14d炎症反应最重外,余脏器组织在感染7d时最重,之后病理损害缓慢减轻,脾脏和唾液腺是其中恢复较迅速的组织。②感染后3d,MCWV主要播散脏器中检出感染性病毒,同期各组织脏器中病毒滴度以唾液腺最高,其次为肺脏组织,感染后7d,唾液腺和肺组织中病毒滴度达到峰值,随后逐渐下降,28d检测不出。结论:通过给BALB/c序贯注射Smith和RM461毒株可以成功建立小鼠的重复感染模型;MCMV的重复感染能增加急性期宿主组织脏器中感染性病毒含量,并加重脏器病理损伤程度。在急性感染早期,不同MCMV毒株的重复感染较同一毒株的重复感染可导致更高的组织病毒载量;MCMV的重复感染对宿主的不利影响可能跟早期Th1(CD4+IFN-γ+)的水平明显增高导致炎性损伤和后期Th2(CD4+IL-4+)水平增高导致免疫抑制密切相关。
其他文献
目的:本研究旨在建立小儿冠状动脉Z值标准及相关的回归公式.方法:515名无心脏结构或功能异常的正常儿童为研究对象,同步记录心电信号,应用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冠状动脉总干(LMCA)、左冠状动脉前降支(LAD)、左冠状动脉回旋支(LCX)、右冠状动脉总干(RCA).对冠状动脉与性别、年龄、身长、体重、体表面积等参数进行回归分析,根据相关性最好的相关模型计算Z值.结果:应用模型y=ax3+bx2+cx+d
目的:探讨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患儿丙球治疗前后肾上腺髓质素(adrenomedulin,ADM)及其它相关基因的表达变化,以探讨静脉丙球治疗KD的作用机理.方法:抽取40例KD患儿静脉丙球治疗前3天及治疗后3天内外周血,男25例,女15例;发病年龄16.7±5.4月(10-22月);静脉丙球治疗方案为1g/kgx2次.同时选取其中4例患儿的外周血进行芯片检测基因表达谱,
目的:观察病毒性心肌炎发病过程中,BMP10是否具有抑制心肌纤维化,改善心肌重塑,保护心功能的作用.方法:本研究利用特异性心肌细胞持续表达BMP10的转基因小鼠(BMP10-TG小鼠)和同源对照非转基因小鼠(NTG小鼠),通过腹腔接种柯萨奇病毒B3,建立病毒性心肌炎动物模型,比较两组实验小鼠感染后的发病情况、以及两组小鼠在心功能改变和心肌纤维化方面的差异,分析BMP10是否对病毒性心肌炎小鼠心肌有
目的:回顾性分析婴幼儿起搏器安装方法及特点,根据随访资料分析不同起搏模式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及处理方法。方法:2000年4月至2011年12月间在我院行起搏器安装的婴幼儿,根据患儿病因、年龄、体重及营养发育情况,分别选择心内膜和心外膜起搏,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儿选择行心房或心室起搏;先天性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患儿选择心内膜起搏,起搏导线分别经颈内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置入右室,外科术后房室传导阻滞均行心外膜起搏
目的:探讨手足口病患儿家长对健康教育的需求情况,从而寻求良好的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对医院自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入住我院儿科感染病房的196例手足口病患儿家长进行对健康教育需求的调查,采用统计学百分率进行分析与研究.结果:手足口病患儿家长对健康教育有着强烈需求,其中预防手足口病的复发在需求内容中居于首位,希望直接通过电话或医护人员的"一对一"健康指导获取有关手足口病相关知
目的:总结并探讨儿童肝脾γδT细胞淋巴瘤的MICM特征及其对早期诊断的重要性.方法:分析1例确诊的儿童肝脾yδ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及MICM特点,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骨髓细胞学提示约30%异常细胞浸润,免疫表型分析:异常细胞群约占有核细胞的24.5%,且CD2+,CD3+,CD7+,CD19+,CD38+,cCD3+,TCRγ/δ+.脾脏组织免疫组化:CD3+,CD45RO+,CD8+,CD4-,
目的:研究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症(POTS)患儿血浆中心房钠利尿肽(ANP)和抗利尿激素(ADH)水平的变化,及其与患儿直立试验中心率变化和血压变化的关系,以期进一步揭示POTS患儿内分泌激素的调节异常.方法:本研究包括21例年龄为12±2岁POTS患儿,26例年龄为12±1岁正常儿童.用ELISA方法检测血浆中ANP和ADH的含量.依据直立试验检查结果,将POTS患儿分为单纯POTS组和POTS合
目的:探讨不同程度窒息新生儿的血糖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新生儿窒息于生后微量血糖监测血糖水平.某一时间段数次血糖监测中,凡有一次血糖不在正常范围,包括高血糖及低血糖,即记录为血糖异常.结果:窒息程度越重,血糖异常发生率越高,持续时间越长.轻度新生儿窒息血糖异常以低血糖为主,重度新生儿窒息血糖异常以高血糖为主.结论:窒息新生儿要密切观察血糖动态变化,特别是重度窒息者,应将血糖监测作为常规判断病情及预
目的:随着心脏导管技术的快速发展,其已经发展成为先天性心脏病(congenital heart disease,CHD)重要的治疗方式,且相较于外科治疗所带来的优势及获益也逐步被医生与患者认可.但是,其中远期并发症尚未得到良好的关注,且缺乏大样本危险因素的分析.方法:纳入2003年6月至2010年12月于我院采用对称型Amplatzer型封堵器进行治疗的膜周部室间隔缺损患儿,共计645例.并对其完
目的:探讨小儿重症肌无力危象的有效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我院小儿神经病室收治的3例重症肌无力危象患儿临床资料.主要包括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尽快改善呼吸功能,有效纠正缺氧,加强呼吸道管理,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交叉感染,加强基础护理和心理护理等相关措施.结果:3例患儿均治愈出院,住院期间无1例发生护理并发症.结论:危象发生时争分夺秒进行抢救,维持呼吸道通畅,及时采取机械通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