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诊儿科护理绩效管理与护理人员分层使用初探

来源 :2012全国儿科护理学术交流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ngaogao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门诊儿科的护理工作是一项琐碎、服务性和技术操作性要求很高的工作,门诊是医院的窗口。护理质量的提高是医院健康发展和提高竞争力的关键所在。门诊儿科承担着门诊儿童的所有急夜诊及普通诊的护理工作。本文介绍了护理人员分层使用和护理绩效管理的实施方法,对其实施后的结果进行了分析,指绩效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实施,既提高了护理质量、工作效率,激发了护理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又巩固了病人满意度的基础。
其他文献
小儿外科疾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病情进展迅猛,对护士的观察和分析病情的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小儿外科疾病都需要进行手术,因此,对护理人才的数量、质量和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卫生部在《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05年7月出台)中提出并强调要优先发展专科护士的重要性。因此高效的小儿外科护士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但目前国内仍无统一培养模式。为了加快小儿外科护士培养步伐和培养一批临床专业化护理骨干,作
小儿静脉输液是儿科抢救和治疗疾病的一种有效措施,同时也是儿科护理工作中的一项基本操作,其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医护质量、患儿康复及护患关系。因此,提高小儿静脉穿刺的成功率,减少患儿的痛苦,是儿科护理首要开展的工作。文章指出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是提高小儿静脉穿刺成功率的前提,选择合适的静脉是提高小儿静脉穿刺成功率的基础,运用适当的穿刺技巧及采用良好的固定方法是提高小儿静脉穿刺成功率的关键,这几方面处理得
文章回顾分析了医院自2008年1月至今发生3例新生儿头皮静脉输液致头部体位性水肿的病例,介绍了其临床表现及发病原因,由于发现及时,且渗出药物为非刺激性药物,采用50%的硫酸镁湿敷,或土豆片湿敷等方法进行治疗,并总结了防治处理措施。
本文就儿童留置导尿过程中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定义、原因及途径作了介绍,提出了尿路感染的预防及护理干预措施,指出放置导尿管规范操作,建立住院病人留置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率统计制度并定期将资料反馈给病房,同时加强留置导尿管书面的健康教育须知落实,有助于降低尿路感染的发生。
本文介绍了自从2010年起,为贯彻落实卫生部“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有关文件精神,达到“以优质护理为导向的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医院儿科结合自身的护理模式,为使“患者满意、社会满意、政府满意、医生满意、护士满意”,不断强化护士的创优服务意识,充分调动护士的工作积极性,对科室工作进行了进一步的改进与完善,在原有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婴儿期颅内出血死亡率高,而维生素K1缺乏是引起婴儿颅内出血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回顾分析了2010年1月~2011年10月收治的13例因维生素K1缺乏症引起的颅内出血的婴儿病例,均行颅内钻孔引流术,解除血肿,降低颅内压,取得满意效果,总结介绍了术后监护措施。
膀胱外翻是胚胎期泄殖腔膜发育异常,阻碍问充质移行和下腹壁的正常发育,导致膀胱外翻,是一种少见的复杂畸形,治疗较困难,术后严重并发症发生率较高。本文介绍了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小儿外科于2010年~2012年收治的3例维吾尔族膀胱外翻患儿病例,针对其手术治疗的方法,提出了围手术期相应的护理措施。
文章针对血友病患儿常见的护理问题,分析了基层医院血友病护理的现状,提出参照发达国家的护理模式,建立血友病患儿专科护理的必要性。
小儿静脉输液是儿科病房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儿科护士专科护理内容之一。儿科护士的操作几乎在家长的直接监控下进行,因家长爱子心切,期望值过高,又因医学知识欠缺,对护理操作过程不理解,而对护士存在挑剔、猜疑、不信任心理,儿科护士承受着较大的心理压力。本文介绍了医院儿科2011年针对小儿输液常见缺陷、风险因素,制定了患儿监护人输液核查单,取得了满意效果。
手足口病(HFMD)是一种儿童传染病,可发生于全年,夏秋季易流行。儿童患病,家长扮演着重要角色。患儿患病时,家长常处于焦虑状态。为探讨护理干预对手足口病患儿家长不良心理的影响,作者对收住手足口病病区的60名手足口病患儿家长发放症状自评量表(SXL-90),进行问卷调查和评定,对患儿家长在此特殊情境中的心理特征和可能出现的应激反应进行干预,使其缩短反应期,促进心理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