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0例肝穿标本质量调查分析

来源 :第二十二次全国中西医结合肝病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rigate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了解国内肝穿标本质量的现状.方法:回顾分析我国13家三级甲等医院的280例慢性乙型肝炎肝穿标本,测量其长度、直径及汇管区数目,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80例切片中标本长度<1.0cm者146例,占52.1%, ≥2cm者2例;半数以上医院标本直径<0.8mm汇管区个数≥4个占71.1%、≥11个占6.1%;标本长度与汇管区数目呈正相关(r=0.605,P<0.01);标本直径>0.8mm者所含汇管区数目显著增多(6.5±3.1 Vs4.5±2.5,Z=-5.395,P<0.01).结论:目前我国肝穿标本完全符合要求者甚少,肝穿标本质量亟待提高.
其他文献
目的:总结药物诱导的自身免疫性肝炎(DI-AIH)患者的临床和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1年6月在我院行肝组织活检并根据发病前有明确的药物服用史被明确诊断为DI-AIH患者的病史资料,总结其临床和病理方面的特点.结果:在16例被诊断为AIH的患者中,有5例(31.25%)患者在发病前有明确的药物服用史,被诊断为DI-AIH.这些患者都为女性,平均年龄(48.00±7.52)岁
会议
目的:研究TLR4mRNA及其下游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α与肝衰竭IETM大鼠肝细胞凋亡的关系及温阳解毒化瘀颗粒对其的影响.方法:SD大鼠85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对照组和温阳解毒化瘀颗粒(实验组).采用D-半乳糖胺腹腔注射(1.8g/kg)建立肝衰竭IETM模型.检测各组24h、48h、72h血清转氨酶(ALT、AST)、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变化,RT-PCR检测TLR4mRN
目的:观察中医外治法(中药脐部穴位贴敷、中药保留灌肠、黄芪注射液足三里穴位注射)对肝硬化常见并发症(内毒素血症、门脉高压、肝性脑病和肝炎肝硬化等)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总结2002年以来在我院门诊及住院符合入组标准的肝硬化患者(内毒素血症、门脉高压、肝性脑病和肝炎肝硬化)分别用中医外治法(中药脐部穴位贴敷、中药保留灌肠、黄芪注射液足三里穴位注射)治疗,与未使用外治法的肝硬化患者的临床疗效对
目的:观察中药正肝化瘀方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的长期疗效.方法:在正肝化瘀方基础上根据病情联用口服抗病毒药物治疗.对50例使用正肝化瘀方治疗的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进行了6年随访观察.所有患者按期进行门诊复诊和电话随访.记录患者治疗前后及第1-6年的临床症状、体征、血生化指标和B超影像学的变化、结局指标等;同时观察正肝化瘀方中药的不良反应并对观察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正肝化瘀方临床疗效显著,到第6年显
会议
会议
目的:调查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及其临床特点,为临床上该病的诊断治疗提供参考依据,并观察海桃肝脂宁胶囊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对确诊的110例NAFLD患者进行调查.自制调查表收集确诊患者一般资料及相关检查结果,所得数据用SPSS11.5软件包进行统计,明确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医证型的分布规律,分析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性别、年龄、病程
慢乙肝是传染科、消化内科常见疾病,病程缠绵,易于传变。杨大国教授对慢乙肝治疗有独到的经验和体会,临床疗效显著。杨教授认为慢乙肝与肝脾肾脏腑功能失调,气血阴阳不和关系密切,治疗应从整体出发,详辨气血、阴阳、虚实变化,崇尚中西医合用,既注重现代医学对病因的治疗,更注重中医药对机体的气血、阴阳、脏腑的调理,从而达到治疗目的。具体的思路有中西合用,病症结合;扶正祛邪,平调阴阳;调理脏腑,疏通气血。本文列举
Objective: Evaluate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telbivudine during the 2nd and 3rd trimester of pregnancy in intrauterine transmission of hepatitis B virus (HBV).Methods: Based on the principle of Coch
目的:探讨基于扶正解毒消积方的中西医结合方案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68例原发性肝癌患者采用队列研究方法,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中西医结合组和西医治疗组,观察治疗后12个月和24个月两组患者生化指标、实体瘤的影像学变化、肝功能Child-Pugh分级及各时间结点累积生存率.结果:治疗后第12个月,中西医结合组血清白蛋白(ALB)的改善优于西医治疗组(P=0.023),肿瘤缓解率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