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博物馆藏《乾隆御定石经》初拓本的论证及价值

来源 :2018年第三届古籍保护学科建设研讨会暨第二届文献保护与修复研究生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vion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实施以来,通过古籍普查、名录评审等工作,一些古籍的新品种或新版本陆续被发现与发掘,为学术界开展研究提供了重要依据.2019年4月,由国家古籍保护中心主办、山东省古籍保护中心和孔子博物馆承办的“第四期全国碑帖编目与鉴定研修班”,以孔子博物馆收藏的碑帖拓片为教学内容,通过专家讲授和学员实操,系统开展拓本的普查编目和版本鉴定培训.在此过程中发现的一部精美御制墨拓《乾隆御定石经》,在文献和修改字例的双重证实下,被确认为乾隆初拓本.这部拓本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也为儒家石经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本文系统梳理了《乾隆御定石经》告成后的争端,针对在乾隆、嘉庆年间的挖改拓本和改刻情况,结合孔子博物馆所藏拓本的部分字例加以分析,并探讨这部石经的价值.
其他文献
六壬及相关著作六壬是与遁甲、太乙并称为“三式”的古代占卜术的一种,有人认为六壬起源于黄帝、玄女,这种观点恐怕没有依据.清代学者从《吴越春秋》《越绝书》中的一些占卜
方术,指方技和术数.而所谓方技,在古代指医经、经方、神仙术、法术等;术数指阴阳五行生克制化的数理.《庄子·天下》:“天下之治方术者多矣,皆以其有为不可加矣.”成玄英疏:
由国务院启动的全国古籍保护工作已开展十年.十年来,各省级古籍保护中心围绕着“保护古籍、传承文明、服务社会”的古籍保护宗旨,充分发挥地域优势,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在优秀
湖南图书馆是中国最早以“图书馆”命名的省级公共图书馆,自1904年诞生以来,筚路蓝缕,风雨兼程,至今已走过一个多世纪.百余年来,数代湘图人一心一德,同舟共济,无论是古籍收藏
认知科学与传播学,两个古老的学科体系因时代环境的变更而转合,衍生出范式转型下其学理框架融合的认知传播学,超越各自独立源学科的脉络体系使其在多重视域下呈现出了新的学
认知传播学的研究离不开讯息作为传播介质这一核心理论桥梁,无论讯息以语言、图像、文字何种形式呈现,都将被视为符号表征作用于“人”的认知系统,进而影响其行为方式,最终促
国内外所藏的((八史经籍志》4种版印情况可表述如下:旧本文政八年(1825)江户昌平坂学问所刻本;旧本文政八年(1825)江户昌平坂学问所刻清光绪九年(1883)镇海张寿荣重修印本等,
认知传播系统由传播主体认知系统、传播渠道、传播媒介、接受主体认知系统四大要素构成.其中接受主体认知系统由信息接收系统、信息加工系统、前认知体系及信息输出系统四部
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馆藏古籍中不乏历代著名学者、藏书家的旧藏本,一些书甚至经过了多位名家的递藏.这些名家对收藏的古籍往往精挑细选,有时还会加以校勘,从而提升了藏本的文
《经义考》现存“未见”书著录项中的著者姓名、书名以及卷数与流传版本多有不同,尤其是卷数的不同最为明显。对于作者不详者,本文做出了初步的推测。考察现存“未见”书之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