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犯罪社会调查在诉讼程序中的若干问题研究

来源 :北京市法学会,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市人民检察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864061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修改后新刑诉法从立法层面肯定未成年人犯罪社会调查制度.但在司法实务中,工作人员对社会调查的启动阶段、调查报告性质属性以及庭审诉讼等问题存有认识上的模糊.本文认为构建社会调查制度全程化运行、调查报告逐渐向庭审证据推进、增设庭前展示诉讼环节等可以让未成年人犯罪社会调查制度日趋完善.
其他文献
在当前我国的特殊发展阶段,低丘缓坡的综合利用有其现实性,既存在着较强需求和国家支持等积极性要素,同时也面临着相关政策细化不足、宽度不够等消极性要素。结合当前我国低丘缓坡开发利用实践现实来看,制约低丘缓坡综合利用科学发展的关键是差别化管理制度供给不足,根源在于制度供给与创新机制存在障碍。在未来我国低丘缓坡综合利用规划设计中,应当重视各地低丘缓坡地质特征差异明显的特征,特别注重发挥“制度+科技”的机制
知识产权文化是指"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积累下来并不断创新的有关知识产权的法律制度、认知(态度、信念、知悉)评价、心理结构、价值体系、行为模式等的有机整体.主要包括制度文化、理念文化和环境文化",三种层面的文化相互促进.在理工类高校大力建设知识产权文化是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需要,是知识产权教育、人才培养的需要,是知识产权文化发展现状的需求.通过大力宣传和培训提升高校知识产权意识,建立具有理工特色的集中独
为更好执行新刑事诉讼法,昆明市检察机关结合实际,首先从法理基础上寻找理论依据,并以此为理论基础围绕检察机关办理未成年犯罪案件的办案人员及机构、侦查监督、提起公诉、羁押监督、社区矫正和预防等环节进行制度完善与创新,探索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办理机制.
新刑诉法的修改中,针对未成年人罪犯专门设立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诉讼程序.对办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方针、原则、各个诉讼环节的特别程序作出规定,体现了进一步贯彻"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和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为切实保护未成年人的诉讼权利和其他合法权利,提供了程序保障,为违法犯罪未成年人提供宽松环境和继续发展空间.
在我国司法实践过程中,对符合条件的未成年犯罪嫌疑人作出不起诉处理的数量在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处置措施中只占很小的比例,有相当一部分案件被起诉到法院.在新刑事诉讼法新增附条件不起诉的情况下,对未成年人犯罪适用相对不起诉制度仍有其必要性和可行性,应扩大适用,但与此同时,针对未成年人适用相对不起诉存在的诸多风险,如不起诉标准未予明确、品行调查的不确定、再犯罪的可能性、对被害人造成进一步伤害等,应建立风险评估
未成年犯罪人通常具有认识能力低、控制能力差、模仿能力强的特点,因此对其执行刑罚时要使用特殊的方法,监所检察部门要不断探索创新如何运用检察机制对未成年犯罪人进行法制教育和心理矫正等活动,充实未成年犯罪人的治疗体系.
2013年1月1日,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正式颁布实施,其中未成年人特别程序一章中正式确立了我国的附条件不起诉制度,这一制度的确立对于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弥补我国不起诉制度的不足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附条件不起诉制度实质上是恢复性司法理念的体现,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检察官的起诉裁量权.为了避免起诉裁量权的滥用,相应的刑诉法也规定了附条件不起诉制度的监督制约机制.本文对附条件不起
未成年人刑事检察工作机制建设,应当在现有的法律框架下,不增加诉讼主体,不增加诉讼成本,不超越检察机关职权,注意发挥各种社会力量的作用,彻底扭转以往打击至上的导向,坚持"帮人、救人"的理念,以审查逮捕程序的正当化为核心,着力构建并完善律师介入机制、非犯罪化处理机制、不捕不诉未成年人社会帮教管理等工作机制.沙区检察院2009年以来,在西南政法大学专家学者的智力支持下形成的上述未成年人刑事检察工作机制,
2010年8月,中央综治委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领导小组、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及共青团中央六部门联合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办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配套工作体系的若干意见》,确立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社会背景调查制度.随着新《刑事诉讼法》的颁布和实施,该项制度日趋完善,并被赋予了更高的法律效力.社会背景调查是未成年人刑事检察的一项重要制度,对未成年人羁押必要性的审查有着重
为了体现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针对未成年人犯罪这一特殊群体,新刑事诉讼法设立了专门的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诉讼程序.未成年人犯罪的附条件不起诉制度,既是刑事诉讼的一个重要制度创新,是我国未成年人检察制度的重要发展,也是检察机关对未成年这个特殊群体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手段.在新制度初生,实践不足的情况下,检察机关应如何应对,才能有效贯彻好这一制度,体现制度的价值,作者从未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