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衍生因子及格列卫对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增殖、迁移及BAX、MCL-1表达的影响

来源 :河北省医学会血液学分会第七届年会暨河北省医师协会血液科医师分会第四届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fbandfs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血小板衍生因子(PDGF)及其受体抑制剂格列卫(Gleevec,STI571)分别单独应用及联合应用对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MSCs)增殖、移行及相关基因BAX、MCL-1基因表达的变化,以探讨PDGF及STI571对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功能变化的影响,为评估MSCs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MTT分析法检测不同实验组(EG)(1uM/LSTI571单用组(EG1),10uM/LSTI571单用组(EG2),25uM/LSTI571单用组(EG3),10ng/mlPDGF单用组(EG4),luM/L STI571与10ng/mlPDGF联用组(EG5),10uM/L STI571与10ng/mlPDGF联用组(EG6),25uM/L STI571与10ng/mlPDGF(EG7》)和对照组(CG)的MSCs在药物不同作用时间(24h,48h)下的0D值,比较MSCs的增殖情况.由上组实验中选出的有统计学意义的实验组和对照组(以下实验均采用该实验的分组及培养时间),采用细胞划痕的方法观察不同时间点MSCs的迁移情况.实时定量PCR检测不同组间MSCs的BAX和MCL-1基因表达改变.[结果]无论是单独应用PDGF还是单独应用STI571以及两者联合应用,对照组及实验组OD值均随着时间的延长而下降,两时间点之间无显著差异性;在同一时间点,与对照组相比较,单独应用PDGF组OD值升高,单独应用STI571组随剂量增加OD值下降,EG1与EG2无显著差异,EG3与CG及EG1、EG2均有显著差异性(p<0.05),联合应用PDGF及STI571各实验组的OD值逐渐降低,以EG7下降明显(p<0.05),提示PDGF对MSCs具有增殖作用,STI571对MSCs具有抑制作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对照组及各实验组MSCs Bax、Mcl-1 mRNA的表达,与对照组相比,两者联合应用组上述两基因均减少,EG5差异显著,且减小程度EG2>EG1(p<0.05);与对照组相比,各实验组Bax mRNA的表达增强,出现了2-△△CT值的增大,且增大的程度EG2>EG1 (p<0.05). [结论](1) PDGF单独应用时能够促进MSC增殖. (2) STI571单独应用时抑制MSC增殖,促进其凋亡.(3)联合应用PDGF及STI571抑制MSC增殖.在本实验设定的浓度及时间范围内,STI571对MSC的抑制作用随浓度增加而增加. (4) STI571可以抑制MSCs迁移,PDGF促进MSCs迁移.
其他文献
选择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于我院血液风湿科住院的60例系统性红斑狼疮伴白细胞、血小板减少患者,随机分为咖啡酸片治疗组和利可君片治疗组。在免疫治疗的基础上,咖啡酸治疗组口服咖啡酸片,利可君治疗组口服利可君片。研究显示,咖啡酸片治疗组治疗4周后,粒细胞、白细胞及血小板数值与治疗前相比均明显升高(P<0.05),且粒细胞、白细胞及血小板上升幅度均明显高于利可君组(P<0.05),可提高机体免疫
长期不明原因发热(LFUO)的患者临床较为常见,其临床表现多不典型,诊断困难。即使在科技发达的今天亦缺乏简便而特异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措施,本文系统介绍了长期不明原因发热的诊断思维程序,第一步首先应明确是否为LFUO,第二步重视病史询问及体格检查,寻找诊断线索,第三步辅助检查是明确LFUO的重要方法,应根据病情选择检查项目,第四步诊断性治疗也可为诊断提供线索,第五步综合分析各种临床资料以明确诊断.最后
目的 观察中药再生方治疗治疗低危MDS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2008年2月~2010年7月低危MDS60例,均为本院住院和门诊患者,按WHO诊断和分型,其中RA12例,RCMD42例,RAS2例,MDS-U4例.随机分为再生方组与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应用再生方,水煎服,日一剂.对照组给予司坦唑醇,2mg,日三次口服.治疗期间患者如有感染发热及时应用抗菌药物,贫血严重或出血明显时输注红细胞悬液或血
会议
目的 研究BCR/ABL阴性骨髓增殖性肿瘤(MPN)患者血栓栓塞的相关危险因素,用以指导临床.方法 104例MPN患者采用等位基因特异性PCR (AS-PCR)方法检测JAK2V617F突变情况,回顾性分析104例MPN患者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及血栓栓塞事件发生情况等资料.对相关因素先用卡方检验行单因素分析,对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再进行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 104例MPN患者中71例(6
会议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的治疗效果以及非遗传学预后因素对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5月至2012年10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131例老年AML患者(年龄≥60岁)的临床资料,支持治疗组(46例),包括应用抗生素、输注血制品治疗.标准化疗组(42例)包括:DA方案(13例):DNR60mg/d×3d, Ara-c 200
会议
It is believed that aplastic anemia (AA) is a disease caused by an impaired immune system; however, immunosuppression therapy proved to be ineffective in some AA patients.In this study, we examined ch
患者于某,女性,62岁,2001年4月因面黄、乏力、牙龈渗血、皮肤瘀点、瘀斑,查血常规三系减少,骨髓增生低下,尿含铁血黄素阴性,考虑再生障碍性贫血.口服"司坦唑醇、环孢素"治疗,2002年复查骨髓示红系增生,糖水、酸溶血、Coombs试验、尿含铁血黄素试验均阴性.免疫抗体谱均阴性.粒细胞CD55 99.71%,CD59 99.27%,曾考虑免疫相关性全血细胞减少,间断口服中药及激素治疗,病情无好转
会议
[目的]探讨中医分期治则治疗急性再障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统计35例SAA患者,给予丙种球蛋白(剂量400mg/kg,1次/周,用4周)、环孢素(浓度维持在100-200 n g/1)、司坦唑醇片(4-6mg/日)、十一酸睾酮胶丸(80mg-120mg/日)、达那唑(400mg-600mg/日)等治疗的基础上,常规抗感染及输血、血小板等支持治疗,联合中药,依据辨证将疾病发展过程分为初、中、
会议
目的:观察异体树突状细胞联合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dendritic cells co-cultured with cytokineinduced killer cell,DC-CIK)清除微小残留白血病(minimal residual leukemia,MRL)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 方法:病例选择达到血液学缓解(hematological complete remission,HCR)但未达
会议
[目的]:分析外周T细胞淋巴瘤(PTCL)的临床病理特征、常用治疗方案、近期疗效、远期生存及疾病预后等,为该疾病的临床病情监测及预后评估提供参考.[方法]:分析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自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共3年间收治的可收集到完整病历资料的36例确诊外周T细胞淋巴瘤患者,将其病例按照REAL分类及WHO分类进行病理分型,并对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常用治疗方案、近期疗效、远期生存及疾病预后等进行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