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出版单位如何有效开展继续教育的几点思考

来源 :第六届韬奋出版人才高端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heaixix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结合工作的实际,就出版单位如何有效开展继续教育的问题有以下几点不成熟的思考:即要克服在继续教育观念上存在的偏颇认识;要重视并做好新老编辑的“传帮带”,加强不同岗位、部门之间业务交流,引导大家在干中学、学中干;要围绕本社的出版定位,加强专业知识培训;为员工提供充足的学习资料和便利的学习条件,让继续教育成为一种习惯。
其他文献
从陕西新华出版传媒集团人力资源现状来看,人才缺口严重,前景堪忧.根据集团人力资源现状、产业发展特点及总体发展战略,明确了以支撑出版主业发展为主要特点的员工培训思路。只有依托机制创新,逐步形成优良的企业文化,才有可能营造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局面。
“编辑出版学概论”是高校编辑出版专业学生的基础理论必修课程,为该专业学生奠定编辑出版方面的基础理论,让学生初步掌握编辑出版的相关知识与技能.笔者所在的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在本科招生上采取新闻传播大类入学,即在新生入学一年内采用通识教学,不分具体专业.“编辑出版学概论”通识课被放置在大一下半学期开设,选课学生人数在200人左右.由于人数众多、大类招生,通识教学只能采用单向授课方式,无法实现有效互动
20多年来,新闻出版行业领导干部岗位培训在行业内树立起良好的品牌和声誉,被称为“行业领导干部的加油站”。但相比行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迫切需求,相比参训学员对培训内容的更高要求,还有许多需要进一步改进提升的方面:如何进一步增强培训的实效性和针对性,还需要进一步加强调研,加强与行业、老师及学员的密切联系与沟通,摸清培训需求,合理设置课程;如何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如何进一步增加案例教学和研讨式教学。
35年来,电子工业出版社始终坚持用事业造就人才、用环境凝聚人才、用机制激励人才,也一直践行韬奋先生提出的“注意教育干部,使他们的天才能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以人为本、育人为先。文章介绍电子工业出版社在人才培养方面所做的一些工作:坚持将政治要求摆在人才培养的首位,坚持将组织保障作为人才培养的根基,坚持以多种形式作为人才培养的途径,坚持将能力建设作为人才培养的核心。
出版从业人员继续教育经过10年的探索,有成绩也有不足。本文仅从一个一线人力资源工作者的角度,谈谈对出版从业人员继续教育三点不成熟的建议:因材施教,差异学时是编辑学习进步的灵丹妙药;多管齐下,多种学时是编辑业务提升的多措并举;教无常师、资源丰富是继续教育培训的源头活水。
年轻员工多、专业类型多是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员工队伍的特点,这对员工培训工作提出了很大挑战。在“十三五”规划中提出,实施人才队伍强社战略,优化人才结构,加强人才培养和选拔,全面提升员工综合素质,使人才团队成为总社持续发展的核心竞争力。至“十三五”末,希望实现职工队伍的三个转变:一是骨干队伍年轻化,二是整体素质专业化,三是数量配比精干化。希望通过不间断的有力的工作,为国家文化事业发展多做贡献,也希望
本次论坛的主题是“出版人才专业培养与继续教育”,这与工作实际紧密结合、息息相关.文章将围绕“打造适应新时期出版行业需求的继续教育课程体系”谈几点看法.新课程体系充分体现新时期新闻出版行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更加系统和全面,与时俱进。作为课程内容的承担者和课程理念的传递者,讲师是课程质量和培训效果的保证,因此新的课程体系也对讲师进行匹配,进一步优化讲师队伍结构。
文章分享了中国版协科技委在出版培训工作中的一些体会。笔者认为,推动文化事业发展,应发挥好政府与企业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提高培训质量,需处理好培训工作质与量的关系;提升服务能力,需处理好培训管理与培训服务的关系;创新思路,需处理好激励与培训效果的关系;拓展培训内容,需处理好培训中的问题和发展改进的关系。
编辑素养决定行业竞争力,教育文化出版行业,内容资源质量决定品牌影响力,因此作为内容加工者,编辑的素养决定了未来行业竞争力.许多出版社将编辑出版人才队伍建设作为企业管理的第一要务.笔者根据外研社人力资源部的工作实践,尝试对外研社编辑出版人才培养案例进行分析,总结出以下经验:第一,不走形式,所有的培训方案均源自一线工作需求;第二,不走过场,严格控制培训的强度、效度和参与度;第三,不落俗套,培训内容紧跟
在出版行业组织引导下,社会化、自主化、数字化终身学习.编辑的学习可以是学历提升和课堂教学,而更为常态的是实践、总结及研究,边做边学、边学边做;编辑的成长固然需要接受一定学时的继续教育培训,而更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利用移动互联网和新媒体及社群有选择地自主学习专业知识、出版及其数字化与运营等技能;不仅需要从出版业和出版单位发展的角度看待继续教育和人才培养问题,还需要从个人全面发展的视角来推进终身学习,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