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胶囊技术在食品微生物及其相关制品中的应用

来源 :食品科学与人类健康国际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gur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食品微生物包括其产品对人类健康的调节作用已成为人们的共识,因此在功能食品开发过程中经常考虑添加这些益生成分。然而这些成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存在不同的问题,益生菌对胃及小肠上半部分的极端环境的不耐受性;乳酸菌的产物如细胞壁肽聚糖的毒性作用等。针对这些问题,本课题组近些年来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一是以壳聚糖为壁材,制备了肽聚糖微球,并考察了该微球的安全性及免疫调节活性;二是采用单凝聚法制备了载德氏乳杆菌的大豆分离蛋白-高甲氧基果胶复合微胶囊,并考察了该微胶囊对益生菌的保护效果。结果显示,植物乳杆菌细胞壁肽聚糖微胶囊可以明显提高小鼠血清中溶菌酶的含量,以及IgG含量,具有较好的缓释效果和免疫增强作用。本研究制备大豆分离蛋白/高甲氧基果胶微胶囊的条件温和,包埋率高,成囊效果好。德氏乳杆菌微胶囊具有较强的抵御胃酸和胆盐破坏的能力,使菌体浓度保持在较高的数量级,从而起到益生作用。这些工作得到了黑龙江省重大科技攻关项目以及国家青年科学基金等项目的资助,目前已获得两项国家技术发明专利。
其他文献
油脂分子中的脂肪酸是人体的重要营养成分,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其不仅为机体提供能量,且和多种疾病的发生相关,如心血管疾病的发生、肥胖症、糖尿病等。研究表明脂肪酸在油脂分子中的组成与分布不同,其油脂分子在人体内的代谢与功能不同,因此,分子设计油脂分子组成制备功能性结构酯是目前油脂领域研究热点。比如:人乳脂肪酶替代品、甘油二酯、w-3多不饱和脂肪酸脂、低热量油脂等都具有不同的生理功能。酶法制备功能性结构
会议
樟芝,又名牛樟芝,是我国台湾特有的珍稀食用和药用真菌,被称为森林的红宝石、灵芝之王。在民间樟芝已经有很久的应用历史,常用来治疗酒精及药物中毒、腹泻、腹痛、高血压及肝癌等症状。由于樟芝野生子实体生长缓慢、寄主(牛樟树)专一性强且稀有等原因,导致樟芝子实体资源严重匮乏,为了解决市场上樟芝的供需矛盾,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对樟芝进行人工培养,得到樟芝菌丝体及其活性代谢产物是最符合目前经济效益的研究方向。
会议
本研究制备了包封有EGCG的壳聚糖(Cs)-酪蛋白磷酸肽(CPP)纳米颗粒悬浮液.纳米颗粒粒径为(150±4.3) nm,表面电位为(32.2±3.3)mV,分散均匀.应用石英晶体微天平(QCMD)研究了EGCG与CPP、CS之间的相互作用.CPP与EGCG之间的相互作用为纳米颗粒包封和保持EGCG提供了直接的驱动力,成功地提高了纳米颗粒中EGCG的包封率,达到70.5%~81.7%,同时,减缓了
会议
食醋是世界上应用最为广泛的调味品之一,全球有多种著名的食醋,如意大利的香脂醋、西班牙的雪利醋、日本的米醋,还有中国的粮食醋。由于原料、生产工艺和所用微生物的差异,不同的食醋具有不同的风味和口感。我国的传统食醋一般采用固态发酵的工艺进行酿造,酿造过程主要包括三个阶段:淀粉糖化、酒精发酵和醋酸发酵。中国传统食醋的酿造一般是自发发酵过程,发酵过程中微生物不断的繁殖、演替,赋予了食醋的特有的风味。
会议
荔枝是我国特色水果,口感鲜美,滋补功效显著,富含活性物质。本研究以荔枝果皮、叶为研究对象,分离纯化活性物质,同时采用一维与二维核磁共振波谱、质谱技术鉴定结构。研究结果发现了新型结构的化合物1个,即2-(2-羟基-5-(甲氧羰基)苯氧基)苯甲酸。原花青素A2是荔枝组织中的主要黄酮类化合物。此外,我们还鉴定了B类原花青素、异落叶松脂素、异落叶松脂素9-木糖苷、sesquipinsapol B、ehle
会议
对分离自河北省的食源性单增李斯特菌的消毒剂及镉耐受性进行探究,筛选出10株(14.1%)苯扎氯铵(BC)及镉协同耐受菌株.其中BC的耐受率为26.8%,在4b血清型菌株中较为显著;镉耐受率为49.3%,在1/2a(或3a)血清型菌株中较为显著.
会议
基于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免疫分析技术具有灵敏、快速、高通量、低成本等特点,在食品安全检测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报告主要介绍了食品安全免疫检测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其建立的过程,并重点汇报了近年来食品小分子化学有害物免疫检测技术研究新进展,包括计算机模拟在半抗原设计上的应用、新型抗体(基因工程抗体、仿生抗体、重链抗体等)的制备与应用、新型免疫分析方法(量子点层析免疫分析、免疫芯片、非竞争免疫分析
会议
胶体金免疫层析法是一种简易、快速的检测方法,现已广泛应用于食品安全检测、生物医学诊断等许多领域。食品中的有害成份可分为人为添加和天然存在的两大部分。本报告综合叙述了胶体金免疫层析法在食品中天然存在的危害物质快速检测中的应用,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会议
由于转基因产品对人类、动物的健康、生态环境等存在不确定性与潜在风险,许多国家对转基因产品都制定了标识管理等法规,严加监控并制订了相应的检测标准方法.但在国内现行的相关标准如SN/T1194-2003《植物及其产品转基因成分检测抽样与制样方法》与SN/T 2584-2010《水稻及其产品中转基因成分实时荧光PCR检测方法》中,没有具体规定要把样品粉碎至具体的多大颗粒,迄今为止也未见其他确切的报道.然
会议
揭示食品中化学危害物与DNA的作用模式有助于从分子水平上认识化学危害物对DNA的损伤机制及其毒理行为。目前检测小分子化合物与DNA作用模式的方法相对滞后。本报告以合成食品添加剂靛蓝、苯甲酸钠和农药氯菊酯等为例,探索采用多种光谱法与化学计量学方法,如平行因子分析(PARAFAC)、多元曲线分辨-交替最小二乘法(MCR-ALS)联用并结合分子模拟和熔点、黏度测量手段,检测上述化合物与DNA之间的作用模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