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侧锁骨骨折围手术期的护理

来源 :中华医学会第十七届骨科学术会议暨第十届COA国际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ha123456heh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总结双侧锁骨骨折病人围术期的护理,为进一步提高该类手术病人的护理质量,预防并发症,促进其早日康复,提供临床经验。[方法]回顾分析2例双侧锁骨骨折病人实施钢板内固定围术期整体护理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2例病人通过积极的手术治疗及手术前后的整体护理,有效地降低了术后并发症,促进了功能恢复,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
其他文献
目的总结传统髂骨皮瓣移植存在问题,改进其切取与血运重建方法,以进一步提高受区修复质量和减少供区损害。方法 1998年3月至2013年12月,共计应用不同术式的髂骨皮瓣移植修复小腿、足、前臂、手部骨与皮肤软组织缺损75例,其中吻合旋髂深血管的传统术式髂骨皮瓣移植44例,同时吻合旋髂深、浅动静脉和吻合旋髂深动脉穿支嵌合瓣的改良术式髂骨皮瓣移植31例。
目的观察术后护理措施对麻醉后躁动的影响。方法2014年2月~2015年2月我院50例患儿在全身麻醉下行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截骨矫形术,其中男20例,女30例,年龄2~10岁,体重12~52kg,术前检查肝肾功能正常,心、肺无异常。
随着膝关节置换术的不断增加,翻修术也随之增加。膝关节翻修术常带来不尽人意的结果并且增加并发症的风险。因此,了解目前初次膝关节置换失败的机制和预防的可能性对于减少膝关节翻修的负担是非常关键的。
目的分析重度脊柱胸弯后路椎体截骨术中不同阶段的诱发电位监测变化,评估各步手术操作的脊髓损伤风险。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5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62例重度脊柱胸弯畸形截骨术患者。
目的:总结急性自发性硬脊膜外血肿临床诊断及手术疗效,以提高对急性自发性硬脊膜外血肿的诊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年6月至2005年6月间经我院手术治疗的9例急性自发性硬脊膜外血肿的治疗效果。
目的:评价X线透视角度的偏差对胸椎置钉精确性的影响,并和术中即时三维导航下置钉作对比.方法:采用10具Sawbone胸椎仿真模型作为实验材料,并随机分配到10个实验组,分别为:计算机导航组、无偏差透视组、侧位横向偏差5°和15°组、侧位纵向偏差5°和15°组、正位横向偏差5°和15°组、正位纵向偏差5°和15°组,分别在不同角度偏差的透视或导航下进行置钉,术后对钉道进行CT扫描,之后利用导航工作
目的 采用3D打印技术制备不同质量比的丝素蛋白/胶原蛋白支架,分析其综合性能,优选软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方法 以丝素蛋白∶胶原蛋白不同质量比,采用3D打印制备两种复合支架,分别为2∶ 2(A 组)、2∶4(B 组);检测每组复合支架的孔隙率、吸水膨胀率、力学性能及孔径。
目的:探讨营养干预对胸椎结核患者围手术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6月-2014年4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脊柱骨病外科治疗的胸椎结核患者共60人,按照入院日期的单双号随机分成营养组与对照组,其中营养组30人,对照组30人。
目的:探讨寰枢椎椎弓根螺钉植骨融合治疗上颈椎不稳的疗效。方法:2010年3月至2015年2月采用后路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治疗上颈椎不稳定患者156例,其中男69例,女87例,年龄22-65岁,平均42岁,其中齿状突骨不连61例,齿突小骨16例,齿状突缺如9例,横韧带松弛43例,不适合齿状突螺钉固定的II性齿状突骨折27例。
目的:对一期后路全脊椎整块切除治疗侵袭型脊柱血管瘤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和总结.研究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纳入丛2005年1月至2013年1月在解放军总医院行一期后路全脊椎整块切除手术治疗的侵袭型脊柱血管瘤患者23例(男性患者8例,女性患者15例),平均年龄40.5岁(15岁-59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