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人文到数字人文,公共图书馆脚下路在何方

来源 :第九届上海国际图书馆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rdar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纸质资料到数字资料,从质性研究到多角度立体化研究,人文研究走到数字人文研究改变的不仅仅是文献资料的形式和体裁,还有研究方法、角度和视野等等。同时公共图书馆由传统图书馆过渡到数字图书馆的这一历程与之似乎也有些不谋而合。本文从现阶段公共图书馆在数字人文研究的方面的优势与不足、可开发的数字人文服务的类型及在数字人文研究中扮演的角色等几方面,分析探讨在数字人文的大潮中公共图书馆如何进行高效资源配置,在服务科研工作的同时提升研究水平。
其他文献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近现代出版史研究无论着眼于文化,还是着眼于经济,抑或是技术,都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出版企业制度属于经济维度的研究,关于此领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
  对书籍装帧封面图像叙事之可能性辨析可以采取两条路径:一条是通过艺术美学范畴,阐释出书籍装帧美学内在精神的融汇与合致;另一条是将图像学引向高阶意义模式的运动。康定斯
  随着互联网、手机等新媒介的出现,读者渐渐步入了读屏时代。他们的阅读对象从传统的纸质图书转变为电子图书,由厚重的书本阅读变为轻便的移动电子阅读。而这一阅读方式的转
  何景明现存的五首茶诗,可分为茗粥诗、饮茶诗和送茶诗。诗人在其诗歌中分别运用“看竹留”“病维摩”等典故,体现了诗人向往和追求清净无烦扰的美好生活。
  《草枕》展示的东方美的理想——桃源仙境,不但有山水田园式自然景象,抚慰旅人歇息、滋养旅人心灵的饮茶场景。第二章的从世俗进入桃源乡的分界碑——山路边茶屋,第八章隐居
  民国时期,大量的出版评论对书价问题相当关注,评论者对此表达了诸多的意见和看法,包括对图书定价高昂的控诉、对图书市场价格战的批评、对图书定价标准的论辩等,并提出了强化
  20世纪80年代,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和人民日报出版社、兰州大学出版社等机构,翻译出版了一批传播学著作,首次系统地向国内学界介绍了传播学。伴随着传播学的传播,麦克卢汉的媒
  与汉唐出版史直接相关的汉唐书籍史研究孕育于1949年前,发轫于20世纪50年代.20世纪80年代后,开始出现汉唐出版史研究.在纸的发明、抄本形制研究等方面,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果
  罗杰·夏蒂埃是20世纪重要的书史研究学者之一,他年鉴学派的背景、新文化史的立场,以及对研究方法的反思、批判,形成了独树一帜的书史研究。他的书史研究主要围绕阅读、文本
  我国公共图书馆的发展进入了新时代,党的十九大之后首部文化立法归于公共图书馆法,彰显了公共图书馆事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的重要地位,体现了公共图书馆在新时代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