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脑底核脑深部电刺激治疗帕金森病术后参数调整策略的研究

来源 :2016世界神经调控学会中间会议暨第七届中国神经调控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xh12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双侧丘脑底核(subthalamic nucleus,STN)脑深部电刺激术(deep brain stimulation,DBS)治疗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刺激参数的调整策略.方法:对27例接受双侧STN DBS的PD患者术后1年随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帕金森病统一量表第三部分(unified Parkinsons disease rating scale part Ⅲ,UPDRS Ⅲ)在术前和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评估患者药物关期的运动症状,观察不同刺激参数(电压、脉宽、频率)对肢体症状(震颤、强直、运动迟缓)和中轴症状(姿势稳定性、步态)的改善程度.结果:术后1年患者未服药状态下UPDRS Ⅲ评分平均改善率为45.6%.13例患者在随访中仅调整电压参数,脉宽、频率保持不变(单纯电压组);14例患者在随访中调整电压、脉宽、频率中两种以上参数(复合参数组).单纯调整电压可以良好控制患者肢体症状,术后12个月震颤改善率(62.6%)最好,其次为强直(52.8%)、运动迟缓(48.9%),但术后12个月的中轴症状改善率比术后3个月存在下降趋势(p=0.013).调整电压辅助调整脉宽、频率在1年随访中可更好地改善电压难以控制的肢体症状,同时也可以稳定控制中轴症状,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提示步态改善率和脉宽存在正相关(R2=0.349,p=0.026),姿势稳定性和频率存在正相关(R2=0.373,p=0.020).结论:电压是STN DBS术后调整的主要参数,调整电压可以良好改善PD患者肢体症状,对震颤疗效最好,其次为强直、运动迟缓;调整脉宽、频率可以良好改善中轴症状以及对电压疗效欠佳的肢体症状.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颈髓电刺激联合常规方法治疗持续性植物状态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0例持续植物状态患者,分2组,30例常规治疗,包括脑室分流术、颅骨修补术、药物、高压氧等治疗,10例常规联合颈髓电刺激治疗;按持续植物状态量表评分、脑电图、诱发电位及临床疗效标准评定疗效,进行秩和检验分析.结果:联合组好转率80%,有效率为30%,无严重并发症出现,常规组中好转率36.7%,有效率为10%,两组治疗后疗效评估进
帕金森氏病(Parkinsons Disease,PD)以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进行性减少,纹状体内的多巴胺水平下降为其主要病理特征,主要临床表现为僵直、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和姿势改变等。事实证明,丘脑底核深部电刺激(Subthalamic Nucleus Deep Brain Stimulation,STN-DBS)对PD症状具有较好的改善作用。但是,目前我们对STN-DBS治疗方法的机制了解尚浅,
会议
目的:初步探讨立体定向脑电图在定位颞叶癫痫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例借助Leksell头架及NeuroTech影像系统完成的立体定向脑电图(SEEG)电极置入,采用美国Bio-Logic脑电系统进行间歇期及发作期脑电记录,确定发作起始及致病区,手术及随访.结果:20例行SEEG电极置入患者共135根电极,其中有1根电极出现穿刺道出血,约3-5ml,未出现明显症状,不影响监测.其余置入电极未
目的:初步探讨侧卧位穿刺法骶神经调节治疗难治性老年性尿失禁的相关经验。方法:2015年12月~2016年5月应用侧卧位穿刺法骶神经调节治疗4例老年性尿失禁患者,手术后观察该穿刺法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并总结相关经验,对比术前术后患者的排尿日记、生活质量评分、OABSS评分、术后X光下电极位置评估、电刺激的应答情况。结果:4例患者经过Ⅰ期测试后,2例排尿日记显示尿失禁次数减少>50%,生活质量评分改善OA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一种好发于中老年人的、以黑质致密部多巴胺神经元死亡为主要特点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其典型运动症状包括运动迟缓、肌强直、静止性震颤和姿势、步态损害[1]。丘脑底核-脑深部电刺激术(subthalamic nucleus-deep brain stimulation deep brain stimulated,STN-DBS)目前被广泛用于治疗原发性
目的:既往研究表明,初级运动皮层(M1)的经颅重复磁刺激(rTMS)可以影响皮质脊髓束.本项目组既往曾对帕金森型多系统萎缩(MSA-P)患者进行rTMS的干预研究,其中2例患者接受三重刺激(TST)的检测,评估多系统萎缩(MSA)患者rTMS干预前后的变化.本研究拟对这两例患者进行总结.方法:2例患者分别为62岁男性和44岁女性,病程分别为12个月和5个月.2例患者均接受了5Hz的rTMS干预共1
目的:观察消退素D1 (RvD1)对活化BV-2小胶质细胞炎症反应的影响及其对PC12神经元凋亡的影响.方法:BV-2细胞分为对照组、LPS(脂多糖)组、RvD1+LPS组和RvD1组4组,分别采用含RvD1溶剂培养基、100ng/ml LPS、100nmol/L RvD1+100ng/ml LPS、100nmol/L RvD1处理24h后,收集细胞上清液培养PC12细胞24h,DAPI染色观察P
会议
会议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