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作用及其机理研究

来源 :第二届生物材料与组织工程产品质量控制国际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ado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纳米银因其良好的抗菌性能,被广泛的应用于抗菌材料.有很多研究报道纳米银对革兰氏阴性菌-大肠杆菌的抗菌机理,而对细胞壁结构不同的革兰氏阳性菌的作用研究较少.以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6538)为对象,研究纳米银的抗菌作用,并对抗菌机理进行探讨.纳米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试验结果显示,摇床300rpm/min转速培养,纳米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值为800μg/ml;振荡培养,有利于纳米银与细菌接触发挥其抗菌作用.纳米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生长曲线表明,800μg/ml纳米银能够完全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在营养肉汤中生长,纳米银使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延滞期延长.用50μg/ml的纳米银作用金黄色葡萄球菌4h,纳米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明显的抗菌作用,抑制了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和细胞分裂,使细菌细胞壁破裂、胞内物质外流以及细胞的死亡.
其他文献
目的 回顾和总结国内外血清淀粉样蛋白A (SAA)在肺癌中的研究进展.方法 应用Pubmed和Springerlink检索系统,以"肺癌、血清淀粉样蛋白A、肺恶性肿瘤"为关键词检索1985年1月至2013年7月有关肺癌和血清淀粉样蛋白的文献39篇.纳入标准:1)血清淀粉样蛋白A的简介;2)血清淀粉样蛋白A在肺癌中的应用.根据纳入标准分析29篇文献.结果 利用蛋白质组学分析可得到分子质量在11.4
目的 观察胃癌组织中Tau蛋白表达水平在应用紫杉醇治疗时的关系.方法免疫组化方法 检测70例胃癌标本中Tau蛋白的表达水平,分析胃癌中Tau蛋白的表达丰度;并用Western blot检测胃癌细胞株中Tau蛋白表达水平,观察体外应用紫杉醇后疗效情况.同时分析70例胃癌患者应用含紫杉醇方案化疗的疗效情况.结果 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胃癌组织Tau蛋白表达阳性率为77.1%(54/70),其中高表达(3+)
目的 评价肺癌脑转移的立体定向放疗(SRT)后MRI影像学变化.方法 回顾分析行SRT的31例肺癌脑转移病例,60个治疗后病灶,一位放射治疗学医师和一位MRI影像学医师共同评价治疗后MRI表现,同时按RECIST标准记录疗效.结果 全组随访率为100%.全部病灶6月、1年、2年、3年的局部控制率为88.2%、86.4%、78.4%、71.4%;全组中位生存37个月(4~ 56个月),1、2、4年生
目的 探讨支架置入治疗梗阻性结直肠癌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 对60例伴有梗阻的结直肠癌患者予以内镜下支架置入.结果 60例梗阻性结直肠癌患者均成功置入支架,梗阻症状缓解,成功率为100%.并发少量出血2例(3.33%),疼痛3例(5%),里急后重3例(5%),支架移位6例(10%),总并发症发生率(23.33%).结论 支架置入治疗梗阻性结直肠癌可以明显缓解梗阻所致的急迫症状,梗阻症状缓解,进而提高
肺癌是世界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全球发病率呈不断上升之势,其中80%为非小细胞肺癌。此类患者在就诊时多数已属于晚期,失去手术治疗的机会。中药虽然在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治疗中未能列入一、二线治疗方案,但在控制非小细胞肺癌的发展,改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等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而这正与目前提高带瘤生存率的世界潮流相吻合。本文通过对近年来相关文献的回顾和分析,综述了中药在非小细胞肺癌综合治疗过程中的应用
纳米银暴露(20μg/ml)于HeLa细胞24和48小时显示了相对增长率分别下降了45.4±7.3%和47.3±8.8%.为了进一步分析纳米银诱导细胞毒性的分子机制,本研究对纳米银和纳米银释放的银离子暴露的细胞分别进行了基因表达谱分析.结果显示,在纳米银暴露24小时,分别有2065和1286个差异基因表现为上调和下调.以基因表达数目为基础的活性信号通路分析显示上调的基因主要参与基础代谢、细胞过程和
本文考察了纳米银对叙利亚地鼠胚胎细胞的细胞毒性和遗传毒性.方法:采用了MTT试验和胞质阻滞微核试验以及流式细胞检测技术.结果:MTT试验显示在原代叙利亚地鼠胚胎细胞24小时暴露于纳米银的试验条件下,可见剂量依存性的细胞活性降低;胞质阻滞微核试验显示在双核细胞中微核形成率呈现剂量依存性的显著增加;细胞周期分析显示在纳米银暴露8小时细胞遏制在G0/G1期,S期明显缩短,提示细胞的DNA合成障碍,从而抑
本文研究了纳米银颗粒对L929细胞的细胞毒性作用,并对其细胞毒性机理进行了初步推测.试验中以纳米银颗粒为试验样品、微米银颗粒为对照样品,将不同浓度(2.5μg/ml~500μg/ml)的试样和对照样和L929细胞共同培养24h,采用MTT法测定各组细胞的相对增殖率(RGR),并采用TEM观察细胞的超微结构.结果显示,在相同剂量下(50μg/ml~500μg/ml),纳米银颗粒引起的细胞毒性要显著高
目地:纳米银凝胶是一种含纳米银的水凝胶制剂,借助纳米银的抗菌作用,被用来治疗妇科宫颈炎或宫颈糜烂等.虽然纳米银凝胶已经开始应用于临床,但缺乏对其生物安全性评价及毒理学风险评估的研究性资料.方法:本研究对纳米银凝胶的体内生殖器官吸收、蓄积和组织细胞的超微病理以及体外细胞毒性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研究结果显示兔子阴道内连续给药6天后生殖器官内银含量均较对照组显著增加,在生殖器官组织内造成不同程度的纳米
目的:探讨纳米银抗菌凝胶中细菌内毒素含量的定量检测方法.方法:依据中国药典2010年版附录XIE细菌内毒素检查法中的动态浊度法和ISO29701-2010纳米样本的细菌内毒素试验-鲎试剂试验,使用鲎试剂和32孔动态试管仪确定纳米银凝胶的有效稀释浓度和细菌内毒素含量.结果:经考察最终确定纳米银凝胶稀释100倍后对鲎试剂动态浊度法实验的干扰作用消失.实际检测到的细菌内毒素含量为5.06EU·mL-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