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毒人员心理危机干预应用研究

来源 :国家禁毒委员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zp9011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禁毒法》颁布实施以来,我国戒毒体系逐步规范完善,建立起集生理脱毒、身心康复、心理矫治、回归社会等多层次工作机制和方法体系,在新形势下,如何对戒毒人员开展戒毒治疗,直接关系到戒毒工作成效。目前随着毒品的加速蔓延,吸毒人数呈"井喷式"增长态势,社会禁戒毒面临严峻挑战。吸毒人员吸毒成瘾导致其身心严重受损,继而产生毒品依赖,致使吸毒人员复吸毒品。戒毒场所扎实开展心理危机干预,能有效缓解或修复心理创伤,增强戒毒信心,促使心理康复,最终戒断毒瘾。在戒毒场所如何真正有效开展心理危机干预呢,这对戒毒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笔者现就戒毒场所心理危机常见表现形式、心理危机特点诱因分析,心理危机操作流程等难点问题进行研究探讨,借此加强和改进戒毒人员心理危机干预工作,促进戒毒人员健康成长,维护戒毒场所安全稳定,切实提升戒毒工作效果。
其他文献
在当今这物欲横流的社会,倘若没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作指引,人很容易误人歧途,吸毒则是其中最极端的表现形式。要治理吸毒这种社会现象,不仅要做好对吸毒行为的防治工作,还有做好完善接纳吸毒人员机构的社会工作。
在社区戒毒康复中,如何助力服务对象坚持改变,即坚持戒毒是社区戒毒康复常会面临的核心挑战。实践表明,外力强制下的改变大多维系一时,坚持戒毒的关键是服务对象自己是否有自主、自愿改变的动机。在本案例实践中尝试引入动机访谈方法、助人自助的理念,基于建立良好的专业互动关系,针对服务对象的真实需求和问题,合作探索维系自主改变动机的有效方法,助力服务对象坚持戒毒,促进社区戒毒康复社会工作介入模式的创新探索和实践
本文以新华强戒所建设戒毒人员"绿色回归家园"工作实践为基础,通过对回归社会戒毒人员现状的调查分析和从回归家园回归社会与直接从戒毒所回归社会的结果对比,探索强制隔离戒毒与社区康复对接的主要内容和途径。
关于我国戒毒康复体系中的社区戒毒、强制隔离戒毒、以及美沙酮药物维持治疗目前面临的一些问题和对策。
文化是软实力,是在强制隔离戒毒场所孕育一种专门的药物滥用预防与戒治文化,它来自于社会文化,并由社会文化元素整合创新而成,发挥其独特功能,具有重要意义。工作习惯培育职业文化,让药物滥用成瘾患者熟悉现代职场,成为一个合格的职员;学习习惯培养自律、知识、专业和智慧文化;生活习惯培养浸润广播、影视、报刊、杂志、书籍和演艺等主流文化;药物滥用预防与戒治社区文化建设,药物滥用成瘾患者自助服务成员由选举产生。
强制隔离戒毒就是将吸毒人员集中收治在强戒所,通过民警的管理教育辅之以心理疏导和药物治疗,使其逐步戒除毒瘾的过程;而康复从医学上解释,它是一门以消除和减轻人的功能障碍,弥补和重建人的功能缺失,设法改善和提高人的各方面功能的医学学科。
目的:了解上海地区强制隔离戒毒所内吸毒成瘾人员的膳食结构,为改进相关政策、指导吸毒成瘾人员身心康复提供依据.方法:本次调查为普查,选取某强制隔离戒毒所,进行为期一个月的膳食调查.结果:上海地区强制隔离戒毒所内吸毒成瘾人员对谷物薯类及杂豆、畜禽肉类和盐的摄入明显偏高,分别占《2007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量上限的132.00%、195.63%和197.50%.而水果类、鱼虾类、奶类及奶制品和油的摄入
美沙酮维持治疗是针对海洛因等阿片类物质依赖者采取的一种替代治疗方法。这种治疗方法是以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为基础,应用合法、方便、安全、有效的药物——美沙酮来替代海洛因,通过长期持续地治疗,改变患者的高危行为和恢复患者的社会功能。我们通过几年的工作实践认为,在美沙酮患者门诊治疗中,如果加强与患者的交流与沟通、合理的运用和实施人文关怀,为参服人员创造一个宽松方便的社会环境,同时配合心理治疗、行为干
本文从当前强制隔离戒毒收容工作的现状,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群体特征,针对强制隔离戒毒教育工作的认知,探析强制隔离戒毒教育工作存在的实践难点,就如何做好强制隔离戒毒教育工作提出几点应对策略。
目的:比较分析目前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及自愿戒毒人员的管控、督导工作。方法:用横向对比的方法,收集国内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地区的进行借鉴比较。结果:提出应将公安机关的打击管控、社区街道的救助帮扶以及戒毒康复所的督导三方资源进行整合,形成资金、人员、制度的保障,建立起相关机构资源整合、禁戒毒同等重视的服务型戒毒督导工作机制。结论:将公安机关的打击管控、社区街道的救助帮扶以及戒毒康复所的督导三方资源进行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