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山铀矿田煌斑岩40Ar-39Ar年代学及地质意义

来源 :第二届全国青年地质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deying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笔者对该区煌斑岩开展了全岩40Ar-39Ar年代学研究,并在前人大量工作成果的基础上,探讨了本区中基性脉岩地球化学特征、岩石成因及其与铀成矿的关系。钻孔岩心及矿床勘探资料研究表明,相山火山盆地形成后侵入的晚期中基性岩浆岩在空间上与铀矿关系密切,部分矿床的煌斑岩脉发生构造破碎蚀变并具铀矿化。从时间上看,晚期中基性岩浆岩的侵入年龄与成矿时间较为相近,其中两期煌斑岩年龄109Ma和87Ma分别与本区早期碱交代矿化年龄115Ma和最晚期酸交代矿化年龄87.6Ma、85.9Ma较为对应。这与该时期中国南方大规模火山侵入活动后,区域伸展拉张引起的深源断裂活动时间较一致,来自深部的晚期中基性脉岩与铀成矿流体可能是先后侵位于同构造中。本文认为87Ma左右的煌斑岩很可能与相山大规模富大铀矿形成最具紧密联系,该时期的中基性脉岩可能为成矿提供大量的矿化还原剂以及部分热能,促使含铀流体在火山盆地构造裂隙中沉淀成矿。
其他文献
会议
会议
本文拟通过对乌拉山大桦背花岗岩岩体进行锆石U-Pb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Sr-Nd-Hf同位素研究,在探讨其区域构造演化意义的同时,限定其成因类型、源区特征、成因机制及所蕴含深部动力学过程。大桦背岩体为华北北缘早石炭世岩浆活动的产物。岩体具有富硅、富碱、富钾、准铝质-弱过铝质的特征,是壳幔岩浆相混合的产物。混合岩浆在上升过程中又发生了分离结晶和同化混染。岩体形成于古亚洲洋板块向南侧的华北克拉通俯冲
本文将通过对欢乐谷地区黑云母花岗岩进行详细的锆石U-Pb同位素定年工作、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探讨黑云母花岗岩的成岩年龄、岩浆源区、成因类型及构造背景。欢乐谷地区黑云母花岗岩出露规模相对其它类型的花岗质岩石,其总量相对较少。岩体呈岩基形式产出,围岩因岩浆侵入而发生变形,围岩原有的构造靠近接触带也受到了干扰,显示了主动侵位岩体构造型式。在岩石构造判别图解中,黑云母花岗岩主要落入碰撞后花岗岩的区域。因此
川滇黔铅锌成矿区是我国重要的铅锌等多金属成矿区之一.自新元古代以来,该铅锌成矿区经历了多期构造事件,形成了不同方向和不同层位的断裂和褶皱构造,地质构造与区域铅锌成矿关系密切,构造控矿特征复杂.近20年来,众多研究者(柳贺昌,1995;刘文周等,1996;韩润生等,2000,2012;张志斌等,2006;金中国,2008;李波等,2009)在研究区的构造控矿方面进行了大量探讨,普遍认为该铅锌成矿区的
断裂构造的空间分布和几何形态具有分形特征(Mandelbrot et al.,1983;Okubo Paul G et al.,1987),借助于分形理论,可以对断裂构造分布特征进行定量研究与分析.断裂体系分维值大小是断裂数量、规模、组合方式以及动力学机制的综合体现(Berry et al.,1980),可用于定量描述断裂的空间分布特征和表征断裂体系的复杂程度(Turcotte etal.,199
矿、铅锌矿、煤矿、磷矿等伴生放射性矿在开采、冶炼、加工和利用过程中,伴生矿中的天然放射性物质也将迁移进入环境,将对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放射性污染.针对龙门山主要水系采集了大量的水样样品,分析结果显示了龙门山地区主要水系的铀元素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磷矿、煤矿区附近水系中U元素含量出现异常高值,且龙门山地区主要水系铀含量平均值均大于天然河水中铀元素含量平均值。通过龙门山地区矿产分布与主要水系
沽源-红山子铀多金属成矿带是我国北方重要的火山岩型铀成矿带,其中红山子铀钼矿床为该成矿带内的典型代表.笔者通过对红山子矿床的控矿构造和蚀变分带特征的研究,发现红山子铀钼矿床的控矿主要因素为NE向的切穿盆地基底的天台永—河盛源大断裂,而并非马国祥等(2009)和贾兴洲等(1983)所认为的红山子的盆缘断裂.笔者还根据对红山子铀钼矿床的新认识,提出矿区的西南区域应该存在着较大的找矿潜力,并依据这个思路
本研究对三角洲中部ZK316孔进行了密集样品硅藻分析,通过对硅藻丰度、分异度、三大类不同生态类群(海水、半咸水和淡水)所含比例、特殊属种变化情况等指标的分析,识别出硅藻组合特征,结合岩性等数据,恢复晚第四纪以来海平面、沉积环境的变化过程,为区域古环境演变提供依据。研究结果表明,A段砂含量高,不仅硅藻十分稀少,有孔虫等钙质化石也几乎消失,整体上可能属于河口湾、河口坝沉积环境。组合1、组合2所在层段硅
本文从野外采集的仪器入手,详细的分针了非线性调频(SES)方式和线性调频(Chirp)方式采集的浅剖数据特点,并针对不同特点给出了相应的处理对策,根据浅地层剖面的地震特征,研究合理、实用和保真的地震处理方法来压制噪音和多次波,细化消除涌浪对浅地层剖面造成的影响,实现定位点号方法将点号信息植入道头数据中,实现将大地坐标转换为对应的平面坐标满足解释系统正常加载坐标信息,由此形成了一套专门针对浅剖资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