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仓山-大巴山前陆盆沉积构造演化

来源 :中国地质学会第四届全国构造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ssd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米仓山-大巴山前陆盆地位于扬子地台北缘,该地区自印支运动以来,在秦岭、松潘-甘孜造山带与四川盆地之间,发育了北东向的龙门山和北西向的米仓山-大巴山两个巨型推覆构造带,并形成推覆体前缘的挤压坳陷盆地.中、新生代陆相地层沉积厚达万米以上,以中三叠统海相碳酸盐岩为沉积基底,之上依次被海相上三叠统马鞍塘组(T3m)、小塘子组(T3xt)和陆相的上三叠统须家河组(T3x)及侏罗系、白垩系地层沉积超覆.特别是上三叠统须家河组至侏罗系的沉积层序最完整,不仅为研究中、新生代陆相地层的理想地区,而且赋存有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已经发现和投入勘探开发的中、小型油田和大、中型气田十余个,具有巨大的勘探开发潜力.本文以野外地质调查研究为基础,根据作者对该区沉积盆地的地层系统、沉积体系与沉积相、沉积特征、层序地层特征的系统研究的基础上,对米仓山-大巴山前陆盆地的形成和演化进行了分析,为米仓山-大巴山前陆盆地及整个四川盆地区油气藏勘探提供重要的基础资料。
其他文献
海南省昌江县城南面的石碌铁矿是我国著名的以富赤铁矿为主的大型矿集区,除铁矿外,还共生或伴生铜、钴、镍、银、铅锌等金属和白云岩、石英岩、重晶石、石膏、硫等非金属矿产.石碌铁矿已有五十多年地质勘探和开采历史,前人曾围绕矿区找矿方向从成矿地质条件、成矿作用过程和矿床成因等开展过多方面研究,但有关该矿床的成因类型、成矿作用机理和成矿作用规律等仍存在诸多分歧或尚未确切地厘定.作者试图通过对该矿区构造的形成、
构造应力场是盆地动力学研究的重要内容,控制了盆地及其构造的形成和演化,制约盆地的生储盖层沉积组合,并影响盆地油气的生成、运移、聚集和保存条件.应力场、压力场与温度场的关系密切,是影响油气运移聚集的重要因素。因此,许多地质学家十分注意盆地应力场研究其对油气成藏的影响。本文以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为例,在剖面构造演化的基础上,对油气成藏过程中不同时期的应力场及其产生的破裂进行了数值模拟。并根据应力与孔隙流
盐构造与油气关系密切,世界上一些著名的大油气区,如波斯湾、北海、墨西哥湾、滨里海和非洲被动大陆边缘等地区都发育有丰富的盐构造(Jackson et al.,1995:马新华等,2000).近年来,随着在我国各大盆地先后发现了一批与盐构造密切相关的油气田(藏),盐构造研究在我国也开始逐渐得到重视.2005年底完钻的KL11-2-1S井首次在渤海海域莱州湾凹陷钻遇了含盐层系,从而引起了人们对原先在二维
我国含油气盆地具有叠合特点,作为叠合盆地的典型地表,准噶尔盆地腹部深层发育大型正向构造,其油气资源与勘探潜力引起众多地质家的关注. 准噶尔盆地构造位置处于塔里木板块与西伯利亚板块之间,具有双层基底结构,下部为前寒武纪结晶基底,上部为古生代浅变质褶皱基底.盆地自晚海西期以来先后经历了前陆、陆内坳陷、再生前陆三个发展演化阶段.受基底深大断裂控制,在准噶尔地块中央—准噶尔盆地腹部发育近东西向继承性的两条
渤海海域位于渤海湾盆地内部,广泛发育同沉积生长正断裂.这些断裂绝大多数是张性或剪张性,中国东部大型走滑断裂—郯庐断裂贯穿渤海海域,对渤海海域断裂的发育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新近纪晚期-第四纪的新构造运动,在渤海海域浅层形成密密麻麻的正断层.对于新构造运动对于渤海盆地的油气成藏的影响的研究也有不少,基本认为渤海新构造运动控制晚期油气成藏,断层在油气成藏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本文就渤海海域新生代断裂特征及
湖南省晚古生代以来经历了多期构造运动,煤系后期改造显著、煤田构造复杂,推覆构造发育,是控制煤系现今赋存状况的主要因素之一.各种构造运动不仅影响沉积中心的迁移和富煤带的展布,其对煤矿床的改造,决定了煤田勘查类型和矿井开采的难易程度.因此,在煤炭资源地质勘查和开发工作中,煤田构造研究是一项贯穿始终的重要地质任.本文介绍了湖南省韶山煤田白兔潭矿区构造特征、地质演化,通过对找煤前景的分析,提出了方向。
天山南北两侧的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是新疆的两大含油气盆地,天山与两侧前陆的盆山过渡带为走向与天山基本一致的近EW向复杂构造变形带,也是重要的含油气区带.根据地面地质图和盆地区地震剖面解释成果编制的北天山—准噶尔盆地南缘、南天山—塔里木盆地北缘的区域构造剖面图.可以看出天山两侧前陆地区的构造变形具有相似特征,自山区向盆地内部可以分为基岩冲断隆起带、山前冲断挠曲带和分层变形叠置带等3个不同特征的构造
“X”正断层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且具有不同的尺度(从cm级到km级).前人根据野外露头,二维或三维地震资料以及物理模拟实验对“X”正断层进行了研究,探讨了“X”正断层的几何形态、演化过程及成因机制.但是针对“X”正断层的分类及其形成机制仍然存在较大争论.本文利用高精度三维地震资料对兴化地区“X”正断层系进行研究,基于”X”正断层的剖面特征对其进行分类,并提出了两期构造运动的叠加产生“X”正断层的“继
尼雄超大型富磁铁矿田位于冈底斯地块的北带,隆格尔-工布江达隆块的中段,南为冈底斯南缘火山-岩浆弧.尼雄地区成矿地质条件优越,具有良好的构造—地层—岩浆组合,特别有利于接触带矽卡岩型和层控矽卡岩型金属矿床的形成.尼雄矿田二叠纪中统下拉组和上统敌布错组是磁铁矿床形成的重要条件,富磁铁矿矿体基本上沿着下拉组和敌布错组之间的拆离断层面及其有尼雄花岗岩体侵入的接触界带分布.本文介绍了成矿地质背景、矿田的基本
雅鲁藏布江-象泉河蛇绿岩带出露完整的蛇绿岩剖面,而其东段罗布莎地区有“中国铬都”美称,一直以来受着研究者的广泛关注.通过野外地质调查、矿物岩石学、地球化学及年代学等方面的研究,普遍认识到雅鲁藏布江蛇绿岩带存在着多样性和复杂性.近期,罗布莎铬铁矿中超高压地幔矿物储存库的发现、深海钻探工作的开展及高温高压实验的进展给我们提供了更多的地幔演化及动力学信息,而笔者参加的2007年开展的全国危机矿山项目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