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石碌铁矿构造变形特征及与成矿作用关系

来源 :中国地质学会第四届全国构造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h203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海南省昌江县城南面的石碌铁矿是我国著名的以富赤铁矿为主的大型矿集区,除铁矿外,还共生或伴生铜、钴、镍、银、铅锌等金属和白云岩、石英岩、重晶石、石膏、硫等非金属矿产.石碌铁矿已有五十多年地质勘探和开采历史,前人曾围绕矿区找矿方向从成矿地质条件、成矿作用过程和矿床成因等开展过多方面研究,但有关该矿床的成因类型、成矿作用机理和成矿作用规律等仍存在诸多分歧或尚未确切地厘定.作者试图通过对该矿区构造的形成、演化及其与成矿作用的再认识,以期为正确理解该矿床的成矿作用机制、深入揭示习矿区铁-钻-铜等多金属的成矿规律,并为确定矿体赋存空间、开展找矿预测靶区等提供重要证据.
其他文献
工程近区域范围涉及扬子地台内部二级构造单元江南台隆与下扬子台坳毗邻地段.该区域及其相邻地域亦称之为幕阜—九峰地块,其北缘边界为北西向襄樊—广济断裂东南段,西缘边界为北北东向沙湖—湘阴断裂带,东缘边界为近南北向湖口—星子赣江断裂带,该地块定型于燕山期,新生代继承性隆升,东西两侧分别为鄱阳湖坳陷和江汉、洞庭坳陷. 本文对采自断层破碎带及其上覆地层的36组测龄样品进行电子自旋共振(ESR)、热释光tTL
龙门山山脉展示了青藏高原东缘和四川盆地之间一个非常陡峭的地貌.龙门山山脉包含了一系列北西倾的逆冲断层和相关褶皱,它至少遭受了晚三叠世和新生代两期主要的缩短变形(Burchfiel et al.,1995;Jia et al,2006).但是,近十年来的GPS数据并没有表现出龙门山上地壳有大尺度的缩短变形(缩短率<3mm/yr),还表明了青藏高原的龙门山部分随着华南一起运动(Burchfiel,20
2008年5月12日发生的里氏8.0级汶川地震位于南北地震带,南北地震带是构造地貌突变带、地壳厚度过渡带和重力梯度带.汶川地震发生在龙门山造山带与四川盆地盆册过渡带的映秀.北川断层上,震源深度为12公里,位于近水平的中地壳韧-脆性剪切带与上地壳中向西倾斜的映秀--北川逆冲断层的交汇处,是典型的大陆板内地震.板内地震主要产于新生代厚壳造山带或高原,在平面上呈弥散状分布,在剖面上震源沿中地壳成层分布,
地震孕育或触发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是动力来源,或是地球转动的惯性力、或是天体引力如潮汐力、或是热动力等,尤其是它们的变化.另一方面是岩石组成和性质的变化,即便是力学状态变化不大时,当岩石的组成和性质发生很大变化时,也可能引发地震.当两方面的变化在一定条件下耦合,更易引发地震.本文研究岩石圈中水的相变,以热容为例计算了水的临界奇异性变化,结合地温线分析岩石圈水临界奇异性出现的条件,探讨水的
新生代以来印度次大陆向北的持续推挤作用,使青藏高原隆升成为全球最重要的构造地貌单元,而高原周缘不同类型的边界断裂带具有不同的运动方式和变形特征,环青藏高原成为最重要的活动构造带和最主要的地震带之一.青藏高原东缘的“512”汶川8级特大地震,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使得青藏高原周缘地壳活动与地质灾害研究,再次成为人们特别是地球科学家关注的焦点问题.阿尔金断裂带是青藏高原北缘的一条主控边界断层,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8.0级地震突袭我国,其震中烈度高达Ⅺ度.由于强震发生在我国西南龙门山及其东邻的四川盆地区,震区城市密集,人口集中,经济发达,造成极大的人员伤亡和极其严重的经济损失.本文通过调查表明,这次地震震灾特别严重的主要原因是震级高、能量大、震源浅,破裂持续时间长达90秒;地震地表破裂带大规模出露,沿龙门山构造带中央断裂地表破裂带长达236km,沿前山断裂长达72km,最大垂直位
2008年5月12日,位于龙门山中段的四川省汶川县映秀镇附近发生Ms 8.0级地震,地震破裂面沿龙门山断裂带自震中向北东方向扩展约300km.汶川地震发生后笔者一直在进行包括现场调查在内的分析研究,并曾就一些有关问题进行过探讨,认为①汶川大地震的发震构造可能是彭灌断裂而非普遍认为的北川-映秀断裂,②成-德-绵经济带中心城市市区范围内发生灾难性地震的可能性很小,这些城市的地震威胁依然主要来自龙门山,
武夷—台湾走廊带矿产丰富,成矿富有特色,矿床的时空分布有独特的规律,这和该区长期的岩石圈构造、壳幔相互作用、岩浆及沉积作用演化等多因素有关.该区控矿构造带主要有北东向的武夷山带、近南北向的闽中裂谷带、北东向的大田—梅州带、北西向的上杭—云霄带、浦城—宁德带及北东向的莆田—潮州火山构造带和台湾东部喜马拉雅期构造岩浆带,区域构造控矿作用明显.本文介绍了武夷山构造带控矿特征、闽中裂谷带控矿特征、大田—梅
2008年5月12日发生在我国南北地震带中段龙门山断裂带上的四川汶川Ms 8.0级地震是有史记载以来在我国大陆发生的震级最大、地表破裂最长的挤压型地震事件.对于地震地表破裂带的详细填图将不仅有助于理解地震本身,估算其地震复发周期,而且将有助于笔者对其它地区同类构造地貌特征的解译.与走滑型或拉张型地震相比,挤压型地震产生的地表破裂带极为少见,对于挤压型地震地表破裂带及其相关地质灾害进行详细研究的震例
中国的煤田构造遥感是伴随煤田地质勘查评价工作发展起来的.1985年,长春煤田地质研究所利用6幅美国陆地卫星图像,在阴山山脉以北,大兴安岭中段以西,内蒙古自治区的东乌穆珠沁旗和西乌穆珠沁旗一带7000km2范围内,圈定18个含煤盆地,从而使煤田构造遥感成功应用于煤炭资源预测.同时,煤炭部遥感地质中心利用MSS卫片和航片,对乌尼特盆地进一步开展了遥感地质解译,圈定了盆地边界,确定了主要控盆构造和盆地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