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灾害防护技术在广东科学中心建设中的研究与应用

来源 :第15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ong147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结合正在建设中的广东省重点工程-广东科学中心,分别从环境岩土、防震、防风、防火及建筑物健康监测等方面综合介绍了工程灾害防护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情况,阐述了工程灾害防护的新技术、新工艺,指出了其关键问题、创新点及应用价值,可供同类工程参考、借鉴.
其他文献
本文将多学科设计优化概念引入建筑结构的设计过程,以单栋高层建筑为例,在对其进行气动、结构及振动各学科分析的基础上,利用经典的学科可行解耦方法对气动及结构两学科进行解耦,采用多岛遗传及二次序列规划联合优化算法实现建筑外形的三学科综合最优化设计,为工程结构的设计优化提供一个全新的思路.
本文对碳纤维板(CFRP)板加固预应力空心板进行了试验研究,初步探讨了CFRP板加固后的预应力空心板变形性能和承载力的变化规律,其结果对工程实践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本文以Timoshenko梁为基础,研究St.Venant原理意义下的一维非局部理论体系,即非局部梁的理论.通过研究较大范围的固有频率问题,以变分形式替代微分形式绕过边界条件提法的问题,考察非局部效应.
对二次受力片材加固混凝土梁承载力计算公式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二次受力对加固混凝土梁承载力影响因素,讨论了初始弯矩对加固梁按容许应力法和按极限状态计算的承载力影响.在对大尺寸、高配筋混凝土梁试验研究的基础上,为保证安全,提出了在未受初始弯矩情况下加固设计时应考虑的合理折减系数,为实际工程提供了设计依据.
疲劳强度在混凝土建筑结构的设计、施工中都非常重要,为了进行混凝土建筑结构的疲劳强度计算,必须要进行混凝土疲劳强度的试验研究.可见,混凝土疲劳强度试验研究的重要性,本文综述了混凝土疲劳强度研究的发展过程,及疲劳强度的试验研究情况,并对这一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了评述.
由于在一定纤维含量范围内,钢纤维混凝土空间破坏曲面的形状与罗德角θ的大小无关.据此,对普通混凝土的Ottosen破坏准则进行了相应的修正,并考虑了钢纤维含量特征参数ρfl/d的影响,得出适合钢纤维混凝土的破坏准则表达式.
根据高层建筑物横向振动形式和特点,采用基于研究顺风向结构响应的方法,由高阶振荡天平试验获得的基底弯矩功率谱曲线,对横向风荷载功率谱进行了理论公式推导;采用了时间序列模型,对横向风荷载进行了时程上的模拟,进行了算例上的应用,并给出某一框架结构在此风荷载下的横风向响应结果,与顺风向的响应进行对比,给出对比后的一般规律.
本文研究了一种柱体弹塑性自由扭转问题的新型数值模拟方法.基于差分法原理,利用所提出的屋盖-薄膜混合法,成功的模拟了受扭构件由弹性进入弹塑性、以至塑性破坏的全过程.使用MATLAB软件编制相关应用程序,成功地进行了矩形截面构件的数值分析,得到了多种不同长宽比的矩形截面构件的弹塑性扭矩-转角加载曲线.所得结果的正确性和分析的高精度被相应的理论分析值所验证.
本文对单向大跨度张弦梁结构的自振频率,地震作用下受力性能作了探讨.分析了单向张弦梁结构自振频率以及对应振型,并分别讨论了矢高、上弦拱截面、索预应力和外加质量四种参数对张弦梁结构自振频率的影响.采用振型分解反应谱和时程分析的方法研究了单向张弦梁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动力性能,探讨了振型组合数对计算精度的影响,并对上弦截面、矢高比、垂跨比、行波效应以及索预应力变化对结构的动内力影响进行了分析.发现一定范围
详细分析了三组不同矢跨比、不同预应力水平和不同桅杆高度等参数对索穹顶结构承载能力、节点位移及自振频率等静、动力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降低矢跨比、增长桅杆长度及提高预应力水平均可以提高结构的承载能力,且可以提高频率和增强刚度,实际设计中需优化组合各组参数以获得最优的结构性能.索穹顶结构的参数分析为该类结构的实际设计提供理论依据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