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发重型抑郁障碍伴发睡眠障碍患者静息态功能磁共振研究

来源 :中华医学会第十四次全国精神医学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Pegatr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有研究提出抑郁症和睡眠障碍具有双向复杂关系,睡眠障碍有可能是抑郁发作的早期标志,且抑郁越严重,越容易伴睡眠障碍。但目前关于抑郁症伴发睡眠障碍患者的神经病理学机制尚不明确。本研究利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技术,采用局部一致性数据分析方法,研究伴发睡眠障碍的首发重性抑郁症患者基础状态下的自发脑功能活动,探讨该类患者的静息态脑功能改变。
其他文献
目的 针对难治性和治疗敏感的两类精神分裂症患者及相对应的正常对照组,通过弥散张量成像技术(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研究这三类被试组之间胼胝体白质纤维完整性的差异,并探索精神分裂症患者基于影像的DTI各向异性分数与其临床症状之间可能存在的相关关系。
目的 本实验着眼于边缘型人格障碍与重度抑郁障碍的脑部默认网络激活状态变化,并对病例组(边缘型人格障碍)以及病例对照组(重度抑郁障碍)进行比较,以期初步探究两者之间的差异和相同点.方法 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心理及精神科门诊专家于201 1年12月到2012年4月推荐的边缘型人格障碍(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BPD)患者为病例组,以重度抑郁障碍(Maj
目的 由于抑郁症缺乏特异的诊断方法,其表现形式又多样化,所以诊断主要取决于临床技能和判断,包括全面收集准确可靠的病史,进行心理生理检查。目前尚无特异性的抑郁症诊断工具。现阶段临床常用的症状评定量表有3种:汉密顿抑郁量表(HRSD),贝克抑郁自评问卷(BD1)和抑郁自评量表(SDS),用于评定抑郁程度。目前也有研究者正尝试采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的方法研究抑郁症。脑象图是基于脑电图的基础原理而研发的一项
目的 因早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比成年精神分裂症的病因与遗传及先天因素更为密切,所以早发精神分裂症的研究更容易去发现精神分裂症的病理生理的机制.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技术因其优越性被广泛应用于精神分裂症病因的研究.其中,低频振幅(amplitude of low-frequency fluctuation,ALFF)是功能磁共振信号在低频段(0.01-0.08 Hz)下的研究,精神分裂症患者基于低频
目的 探讨首发未用药精神分裂症患者脑灰质体积与认知功能的关系.方法 收集45例首发未用药精神分裂症患者和39位年龄、性别、受教育年限与其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分别进行磁共振扫描和认知功能的检测.使用三维(3D)结构磁共振成像技术对上述研究对象进行原始数据采集.采用基于体素的形态测量(voxel-based morphometry,VBM)方法比较两组脑灰质体积的差异.采用霍普斯金词语学习测验-修订版(
目的 各种指南推荐的抗抑郁药换药均需3-4周或更长时间,而有研究认为,抑郁症患者早期对抗抑郁药物有反应能够有效预测8周抗抑郁疗效,但缺乏疗效预测的客观评价指标。因此本研究试图探讨静息态下治疗早期有反应与无反应者基线水平默认网络功能连接水平的差异性,为进一步预测抗抑郁药物疗效提供客观生物信息学指标。
目的 前额叶腹内侧(vmPFC)是精神分裂症的关键脑区。本研究拟应用基于磁共振波谱(MRS)及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的多模态脑影像学技术探讨vmPFC及相关网络在精神分裂症病因学中的意义及作用。
目的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慢性严重的精神疾病,围绕其病因及发生过程有多种解释,其中神经发育假说与神经变性假说颇受关注,但目前仍饱受争议。本研究拟应用结构MRI及弥散张量成像(DTI)探索超早期及早期精神分裂症的脑灰质及白质变化特点,从而揭示精神分裂症早期的脑影像学变化规律。
目的 默认网络是目前研究的热点,既往研究发现抑郁症急性期默认网络功能连接存在异常,是抑郁症患者自我指向性加工及反刍的神经基础,但对治疗后达到“临床治愈的”抑郁症患者的相关研究较少。结合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及功能连接分析方法,探讨经过临床正规治疗达到“临床治愈”抑郁症患者默认网络功能连接的变化。
目的 广泛性焦虑障碍(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GAD)的核心特征是对一系列事件或活动过度的担心和焦虑(焦虑性期待).患者很难控制担心和在处理当前任务时不能摆脱烦心事以至于注意力受到影响,因此GAD对患者的生活和工作造成很大的困扰.人类的情绪加工主要受到两个网络系统的相互作用:情绪调节网络(mood regulating circuit,MRC)和认知监控网络(c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