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杏叶提取物对黄曲霉毒素B1诱发大鼠肝癌的作用

来源 :第九届中南地区实验动物科技交流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peip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建立黄曲霉毒素B1(Aflatoxin B1,AFB1)诱发Wistar 大鼠肝细胞癌(HCC)模型,用银杏叶提取物(extract of Ginkgo Biloba Leaf,EGb761)进行干预,观察EGb761对AFB1 致大鼠HCC 作用的影响。 方法:实验大鼠按体重随机分成3 组:A 组(AFB1 组)、B 组(AFB1+EGb761 组)和C 组(空白对照组)。于实验第14、28、42 及55 周给予肝活检并于第64 周全部处死大鼠,观察大鼠肝脏γ-GT 灶及HCC 发生情况。 结果:在出癌前期,第42 及第55周时,A 组每个γ-GT 阳性灶的面积分别为7.95±0.30mm2 及17.87±0.71mm2,单位面积(cm2) 灶的个数分别为0.35±0.006 及0.26±0.004,灶总面积分别为2.54±0.05mm2/cm2 及4.68±0.12mm2/cm2;B 组在相同时段的相应指标,分别为 4.65±0.16mm2 及9.03±0.35 mm2,0.21±0.006 及0.20±0.005,0.97±0.03 mm2/cm2 及1.62±0.06 mm2/cm2 。除了55 周A、B 两组的单位面积γGT 阳性灶的个数无统计学差异外,各时段B 组各项指标都显著小于 A 组(P=0.000)。两个实验组共有28 只大鼠发生恶性肿瘤,对照组无肿瘤发生。B 组HCC 诱发率(7/26,26.92%)明显低于A 组(19/25,76%)(P=0.000)。另外,HCC 及其他肿瘤的发生时间,B 组明显推迟。 结论:EGb761能明显抑制AFB1诱发大鼠肝的癌前病变及延迟癌前病变向癌发展。
其他文献
目的:基于慢病毒介导的转基因方法制备红色荧光蛋白(mRFP)转基因小鼠以建立基于该转基因方法制作转基因小鼠的技术平台。方法:将携带mRFP基因的慢病毒注射入ICR小鼠单细胞受精卵卵周隙以感染受精卵,胚胎移植进假孕母鼠以获得仔代小鼠,然后应用小动物活体成像仪、体视荧光显微镜和PCR等鉴定并获得mRFP 转基因鼠。结果:移植卵周隙注射有慢病毒的胚胎40枚给2 只假孕母鼠,共获得仔鼠6 只;利用体视荧光
本文介绍了免疫抗毒散的主要药效。试验证明,免疫抗毒散在体内、体外均具有较强的抗菌、抗病毒作用,且能加速抗体生成,提高抗体效价,促进免疫器官发育,是一种良好的非特异性免疫增强剂。临床试验证明,免疫抗毒散对畜禽多种传染病具有很好的防治效果,是免疫抑制病的克星,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目的:本试验研究纳米硬脂酸铋粉末、纳米硬脂酸铋乳液、枸橼酸铋钾颗粒、胶体果铋胶囊对乙醇所致胃溃疡大鼠模型的影响,探讨纳米硬脂酸铋粉末及纳米硬脂酸乳液对乙醇致大鼠胃疡的保护作用。方法:SD大鼠110只,随机分为11组,第1 组为蒸馏水对照组,第2组为枸橼酸铋颗粒组,第3-6 组为纳米硬脂酸铋粉末试验药物组(剂量为90、180、360mg/kg),第7 组为胶体果胶胶囊组,第8-11 组为纳米硬脂酸铋
目的:研究气虚大鼠皮肤通透性。方法:运用游泳疲劳法造气虚模型,观察并对比正常大鼠与气虚大鼠的外观表现;以延胡索乙素为模型药进行透皮实验,测量2、4、8、12、24h时接受液的药物浓度,计算其累积渗透量和渗透系数,以比较正常大鼠与气虚大鼠的皮肤通透性。结果:气虚大鼠在外观方面与正常大鼠有明显区别,气虚大鼠离体皮肤不同时间的累积渗透量均比正常鼠皮少。结论:气虚大鼠皮肤的通透性降低。
目的:以期客观评价动物接触三聚氰胺的危害,为其毒性机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实验研究采用,纯度≥99.0%的三聚氰胺化学纯制剂,昆明小鼠90只,18~22g,雌雄各半,根据参考文 献和预试验的LDm和LDn,以0.8的组距将昆明小鼠分7个剂量组经灌胃口服进行急性毒性实验。结果:三聚氰胺给予昆明小鼠经灌胃口服的LD50为9366 mg·kg-1,LD50可信限8149~10761 mg·kg-1;病
目的:克隆人的hole基因,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以胚胎心脏cDNA文库为模板,进行PCR扩增得到hole基因的ORF。并进行亚克隆入PMD18-T 载体,转化大肠杆菌DH5α,用Xho1进行酶切和测序鉴定阳性克隆。利用Internet和GeneBank数据库对测序结果正确的hole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克隆了hole基因,测序结果正确;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hole基因开放读码为96
胚胎干细胞是当今生命科学领域研究的热点。胚胎干细胞具有全能性或多能性、无限增殖性以及多向分化潜能等生物学特性,具有重要的医学价值,在组织器官移植治疗、新药筛选、疾病模型的建立、发育生物学及转基因动物研究等方面都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对胚胎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培养体系及主要应用前景的最新进展、研究存在问题进行了阐述。
本文探讨了人皮肤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安全性,研究在体外培养条件下其致瘤性、染色体核型及免疫原性,为评估HSMSCs 体内移植的生物安全性提供实验依据。体外培养HSMSCs,流式细胞仪法(flow cytometer,FCM)对其表面标记进行鉴定;做染色体核型检测;通过重症联合免疫缺陷(SCID)小鼠致肿瘤试验对HSMSCs的致肿瘤性进行 研究;RTPCR和FCM 法分别检测HLA-I、和HL-
目的:用多种检测方法对新生期树鼩接种人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后体内HBV感染标志进行长期动态观察。方法:6只树鼩于新生期接种人HBV阳性血清,定期抽血和肝组织活检,应用巢式聚合酶链反应(nested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nPCR)、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CR,FQ-PCR)、
目的:探讨盐酸千金藤碱(cepharanthine hydrochloride,CH)对KM小鼠肝癌多药耐药 (Hca/FAP)体内模型的逆转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H对Hca/FAP 瘤细胞Rh123 蓄积 与泵出的影响;CH 联合FAP 化疗方案治疗Hca/FAP 小鼠,通过计算生命延长率、PI 染色、RT-PCR 技 术探讨CH对Hca/FAP 小鼠多药耐药的逆转作用和对瘤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