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中期苏州新型版刻风格起因考

来源 :2018年第三届古籍保护学科建设研讨会暨第二届文献保护与修复研究生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yan11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明中期以苏州为中心出现的新型版刻风格是明代版本史乃至中国古代版本史重要转折的标志.对于这一变化的起因,前人多认为与明代文学复古运动有关.这种解释过于注重文本内容,并不能完全解释版本实物风格的变化.明中期苏州兴起的对宋版书的收藏、赏鉴之风以及由此引起的书籍审美趣味的变化,才是新型版刻风格出现的直接动力.宋版书(主要是宋浙本)成为书籍的最高标准,同时也成为当时刻书的最高行业标准.这一标准虽然也包括文本内容,但其中版本实物部分才是引起版刻新风格的关键.
其他文献
国内外所藏的((八史经籍志》4种版印情况可表述如下:旧本文政八年(1825)江户昌平坂学问所刻本;旧本文政八年(1825)江户昌平坂学问所刻清光绪九年(1883)镇海张寿荣重修印本等,
认知传播系统由传播主体认知系统、传播渠道、传播媒介、接受主体认知系统四大要素构成.其中接受主体认知系统由信息接收系统、信息加工系统、前认知体系及信息输出系统四部
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馆藏古籍中不乏历代著名学者、藏书家的旧藏本,一些书甚至经过了多位名家的递藏.这些名家对收藏的古籍往往精挑细选,有时还会加以校勘,从而提升了藏本的文
《经义考》现存“未见”书著录项中的著者姓名、书名以及卷数与流传版本多有不同,尤其是卷数的不同最为明显。对于作者不详者,本文做出了初步的推测。考察现存“未见”书之版本
“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实施以来,通过古籍普查、名录评审等工作,一些古籍的新品种或新版本陆续被发现与发掘,为学术界开展研究提供了重要依据.2019年4月,由国家古籍保护中心主
2018年是国家重大文化工程“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实施11周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首次在全国开展的古籍普查是此项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实现“十三五”期间基本完成该项普
国家图书馆藏嘉靖本《永乐大典》224册,其中不少有旧藏家的收藏印鉴和题记.根据这些藏印和题记可以考索这些《永乐大典》的旧藏家有:乾隆皇帝及皇家、徐世昌、张元济与商务印
对于相关著作,如有不同版本,依时间顺序分别列出(如个别著作版本过多,则列出主要版本).著作和硕博士学位论文中的相关部分,给本目录的编纂增加了不少工作量,并且增加了难度,
近年来,我国古籍保护和普查登记工作扎实推进,取得了显著成绩.天津图书馆作为天津市古籍保护中心,在全国率先完成古籍普查登记工作并出版《天津图书馆古籍普查登记目录》,同
古籍是中华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渠道之一,古籍保护工作是党和政府长期给与高度重视的一项事业.自2007年“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实施以来,中国古籍保护事业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