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西南海盆残余洋脊岩浆活动机制的热模拟研究

来源 :2012年全国岩石学与地球动力学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s20051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从地热学角度,依据Castillo浮力减压熔融机制,对南海西南海盆残留扩张中心不同粘性结构条件下的岩浆生成量、熔融持续时间、热演化过程等进行模拟计算,并将计算结果与实测热流值、地震资料和岩石地球化学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研究表明:南海深海盆海底扩张停止后,浮力减压熔融引起的亏损岩浆浮力对岩浆的生成有重要的控制作用,而残留岩浆浮力、热浮力和粘性剪切力对岩浆的生成影响很小。模拟得到的残余中脊不同粘性、温度、熔融比例等热物理条样下可能的岩性分布,为准确理解南海深海盆岩石地球化学资料提供了有力依据。
其他文献
会议
会议
会议
会议
会议
在分析盆地断层活动时,可以通过对断陷盆地的生长地层中的生长轴面进行分析,可以得出断层的活动速率和地层的沉积速率相对变化,从而了解盆地的演化过程。以彰武凹陷为例,从区域位置上看,彰武断陷构造演化比较复杂,可能同时受松辽盆地与渤海湾盆地的构造活动影响。其边界断层控制了整个凹陷的沉积作用。边界断层为一条转折正断层,且具有两期明显的构造活动。
本研究依据来自对大别山碰撞后岩浆岩和去山根过程的研究,获得如下结论:具有加厚下地壳的岩石圈减薄的两个可能机制。它们并不互相排斥;下凸加厚岩石圈地幔在对流上地幔作用下是不稳定的,并被剥蚀减薄。它的减薄,提升了岩石圈的地热增温率,导致加厚下地壳,甚至中地壳的部分熔融。但此时不伴有幔源岩浆事件,说明岩石圈地幔在这一过程中未发生部分熔融;加厚下地壳的部分熔融发生在它拆沉之前,它可弱化下地壳强度并进一步增强
三塘湖盆地晚石炭世处于陆内裂谷伸展阶段,发育一套巨厚的以陆相火山岩为主的火山-沉积建造,岩心观察发现,该套火山岩具有其独特性,通过岩石薄片、扫描电镜,结合X射线衍射、电子探针等分析,裂缝和气孔填充物主要成分均为沸石类、方解石、石英、绿泥石、海绿石等矿物,反应其流体类型多样;同时,有些气孔充填物构成了明显的极细的不规则的晕圈结构,反映出这些充填物经历了一个缓慢的形成过程。
本研究采集了发育在川西南地区寒武系筇竹寺组和龙马溪组斑脱岩样品,拟开展锆石定年和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分析,根据斑脱岩化学成分和微量元素可以限定岩浆起源的大地构造背景,重大构造岩浆事件在地层中的反映及生物的灭绝演化的意义。
通过对四川盆地北部地震剖面、钻井资料和野外露头的研究,笔者首次提出剑阁古隆起的概念,认为川北地区须家河组上部地层的缺失并非周围造山作用形成的剥蚀,而是由于剑阁古隆起活动造成的。 对剑阁古隆起成因机制的初步分析表明,剑阁古隆起的形成受控于晚三叠世勉略洋盆的关闭,它在大地构造位置上属于勉略洋关闭所形成前陆盆地的前隆部分。它的发现使得我们对扬子地块北部盆地演化性质有新的认识,扬子地块北缘在晚三叠世末期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