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城市社区养老服务站建设模式研究--基于凤天路社区和模范村社区比较的视角

来源 :2019年中国城市规划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v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社区居家养老模式成为主流养老模式的背景下,较早进入老龄化社会的重庆,为了解决老年群体日益增长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从2012年起全城推动社区养老服务站建设工作,多年来已经摸索形成比较成熟的建设模式.本文通过实地调研、采点选取了老年群体特征差异明显的重庆市凤天路社区和重庆市模范村社区两个社区为研究对象,基于比较视角从空间环境建设、养老服务供给、运营机制三个方面研究重庆社区养老服务站的建设模式.剖析在空间建设层面社区养老服务站的建设如何选址、内部空间如何布局;在服务供给层面,基于老年人文化水平、收入等因素形成的差异化需求,服务如何供给;在运营机制层面,社区养老服务站如何运营,旨在希望该模式能够为其他地区的社区养老服务站建设提供一定的借鉴价值.
其他文献
城市社会空间分异是社会学与城市地理学的经典研究课题,也是当前我国发展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是基于人本主义对城市物质空间进行优化布局的重大战略.本文基于多源数据对武汉市社会空间进行研究,通过生态因子法,将武汉市中心城区归为8类社会区,并对其空间特征、形成机制以及演化过程进行了探索,得出不同时代的指导思想、资源配置方式以及城市建设内容是城市社会区演化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其中平均主义思想下的工业带动机制是
小城镇是构成健康城镇体系的重要环节,是构成我国城镇体系建设的过渡、支撑的重要部分.在我国近年来的城镇化进程中,部分小城镇成为中心城市的外围组团,而更多的小城镇则逐渐成为发展迟缓与滞后地区,尤其是处于行政区、政策区边缘的小城镇,由于自身发展条件的短板,发展受限明显,亟待突破困境.本文以安阳市内黄县为例,通过分析其边缘区位特征与随之形成的欠发达发展现状,找寻异质化发展与区域合作、提升发展质量、打通区域
我国当前多数乡村规划编制及实施模式都是遵循源于西方的城市规划体系,与我国乡村治理处于长期的割裂状态,即"治规分流,各行其道".本文认为乡村规划实施困境的突破口要回到乡村治理历程研究中,遵循乡村治理发展进程.首先,立足国内研究基础和焦点,梳理了我国乡村治理的演变趋势(乡村自治—国家控制—乡政村治—多元共治),并从社会治理的角度分析了城乡差异(土地产权制度、社会秩序管理和建设管理),从而总结出我国乡村
"城市双修"是我国经济新常态下实现城市发展模式转型的重要手段,是增量规划向存量规划转变过程中必须坚持的理念.本文将文脉关联性方法引入"城市双修"规划实践中,通过梳理城市文脉和城市双修的构成要素、内容组成,揭示两者的联系性,并从"生成环境"、"演进规律"、"构成要素"、"记忆空间"、"城市功能"和"生活需求"六个方面提出关联性利用的方法步骤,并构建城市双修的规划体系.最后,结合渭南市大荔县城市双修实
在国家积极推动美丽乡村建设的政策背景下,设计师出于提升农村现代化水平的考虑大量将现代主义城市居住区的规划与设计方法应用于乡村建设中,造成了千村一面、万居一乡貌的状况.由此,本文以济南市仁里村为例,展开针对乡村住宅的大规模多样化设计研究,利用形状文法这一将建筑语汇作为操作对象、使设计规则系统化的建筑图论设计方法,借由Rhino结合GH的工具平台转译相关形态衍生规则,从生成设计的总体思路与流程构建两方
城乡规划是各级政府为统筹城乡发展、利用公共权力对土地进行调控的有力手段,具有公共政策属性.作为公共政策,维护和增加公共利益是城乡规划的根本宗旨,而程序正义正是城乡规划合法公正的本质要求.因此,笔者认为完善法规、实现程序正义,是保护公共利益的根本.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以下简称"环评公众参与")是城市发展中防止环境污染、维护公共利益的一道程序,是建设方、环评方、群众的多方交流平台.新版《环境保护公众
大城市空间扩张战略的实施对城市周围河流的空间再利用迎来新的挑战.本文以济南小清河为例,通过实地调研与文献资料整理,分析小清河与城市的空间关系和功能关系演变历程.之后,根据小清河现实问题并借鉴慕尼黑伊萨尔河与首尔清溪川改造经验,进一步提出具有针对性的优化建议.研究发现,随着城市工业化进程,小清河由"城郊河"演变成"城内河",城市对其功能要求从航运、排污等生产要求转变为生态、公共服务等生活要求,但现状
古道作为地方文化遗存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由于缺乏相关保护利用规划的指导,其重要的历史价值并未得到充分的利用及展现.2016年浙江省政府提出了关于古道资源的保护利用工作,随着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要求各地把古道的保护利用与乡村振兴规划结合起来.本文以浙江省云和县县域古道保护与利用规划为例,针对县域现存"多而散"的古道建立多因子评估体系,筛选出较具有保护和利用价值的古道作为精品古道进行保护利用,
地理国情分类数据与城市规划用地分类数据因行政机制和技术规范不同而存在一些矛盾,在实践中加快两套数据整合,推进地理国情数据在城乡规划中的创新应用.为此,本文分析了两套数据在工作机制中指导思想、工作重点,技术标准中分类原则、分类标准等方面存在的不协调、不一致问题,基于空间全覆盖的共同特点,进行两套数据整合的可行性探讨.通过采用定性、定量、GIS空间分析等方法,从理论层面归纳提出整合思路和方法,并构建两
街道是城市中的骨架空间.在街道设计中,应秉持"完整街道"的理念,为全部使用者提供安全通道、绿色街道和活力街道.在横断面设计中,应改变传统的以小汽车为主体的设计理念,而更多关注公共交通、自行车和步行交通方式的出行空间和路权.笔者以完整街道的完整性设计为切入点,对此进行了深入研究,首先阐述了完整街道理念的发展与演变,基于此提出了街道设计中完整性涵盖的五方面内涵——服务对象的完整性、服务功能的完整性、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