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雨推求洪水计算程序研发及应用

来源 :第三届青年治淮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kyilian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防洪评价中,经常需要利用长系列的暴雨资料推求设计洪水.为提高效率,利用vb开发了暴雨设计洪水程序.在程序中输入流域的设计暴雨值、相应初始Pa、暴雨径流关系、流域面积,程序自动查询净雨和分配雨型,判断并选取单位线,计算设计洪水过程、洪峰流量和洪水总量.该程序在菏泽市灌区防洪设计等项目中使用并验证,方便快捷,提高了洪水计算的时效性.
其他文献
泄洪洞控制段塔体工程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的关键点在于塔体混凝土浇筑的垂直运输、大体积混凝土温控及模板工艺的施工.本文重点对这三方面混凝土的质量控制措施进行了详细探讨.
前坪水库输水洞位于大坝右岸,洞身采用有压圆形隧洞,担负着农业灌溉、工业及城市供水、生态基流、引水发电四项任务.主要特点是分四层取水、地质条件复杂.根据输水洞不同部位开挖揭示的地质情况,对锚喷和衬砌进行动态跟踪设计.
本文利用王家坝以上流域(以下简称王家坝流域)26个站点1961~2015年逐日降水资料,统计了每年降水集中期累积雨量,运用线性回归、EOF分析等方法研究了王家坝流域集中期降水过程的气候特征.结果表明:①王家坝流域降水集中期雨量年际差异较大,其南部存在下降趋势,而北部普遍有上升趋势,洪汝河上游站点的上升趋势显著;②王家坝流域降水集中期雨量有明显的年际变化,20世纪90年代雨量总体上偏少,21世纪初2
干旱是一种常见的全球性自然灾害现象,它会对社会经济和人类生存造成严重的危害.首当其冲的是农牧生产业,造成粮食作物大面积减产,甚至颗粒无收;而在对人类生存方面,则会使生态系统环境质量恶化,从而导致人类生活质量下降.中国干旱特点是出现次数多、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干旱已经成为制约中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干旱指数是对干旱的数据化表达方式,根据干旱指数划分的干旱等级,可以直观地显示某地区的干旱情
梅雨特性和地区旱涝情势密切相关.本文选取安徽江淮地区安庆、霍山、合肥、蚌埠、滁州5个气象站1954~2012年的逐日降雨资料,采用泰森多边形面积加权法、MESA周期分析和线性趋势法等方法,分析研究安徽江淮地区入出梅时间和时长、梅雨雨日和雨量、梅雨年际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54~2012年安徽江淮地区平均入梅日为6月16日,梅雨结束日为7月10日,平均梅雨期为25d.各年梅雨量变化较大.梅雨空间分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极端干旱和连续干旱发生的频率增加,动用死库容应急供水不可避免.2014年平顶山市遭遇了严重的大干旱,白龟山水库作为平项山市唯一地表饮用水水源地,在库水位持续下降的情况下,3次动用死库容为平顶山市应急供水,水库在死水位以下运行59d,共动用死库容1532万m3.本文从白龟山水库3次动用死库容应急供水入手,分析了白龟山水库出现死库容成因和动用死库容对土石坝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抢护措
堤防工程是中国分布最广的水利工程之一,是防洪的重要屏障.新沂河为人工开挖的河道,因历史原因,新沂河堤防堤基条件差,填土质量不佳,加之随着运行年限的增加,土料裂缝、动物洞穴、植物根茎等不断发展,逐渐形成堤防隐患,在汛期高水位行洪时容易发生管涌、渗水、滑坡等险情,甚至可能造成堤防决口等严重后果.做好堤防隐患探测工作,对于做好防洪保安、水利管理等工作意义重大.新沂河堤防隐患探测应在当前工作的基础上,结合
极端干旱天气导致水库水位多接近死水位或处于死水位以下,进而破坏大坝防渗体系的连续性和完整性,影响大坝运用和安全.同时,水库作为地表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承担着提供生活用水、工业用水及农业灌溉用水的任务.可见,极端干旱条件下水库大坝工程安全和供水矛盾十分突出,为此,提出应对持续干旱、低水位工况的水库运用综合决策方法,主要包括基于实测资料的大坝安全评判、确保大坝安全的对策措施及综合决策等,在2014年白
潮湿环境中的水工混凝土构筑物(HCS)表面和孔隙中易生长大量微生物,它们会通过不同途径对混凝土产生腐蚀,从而影响混凝土性能.本文选取长江流域四个典型水库中不同类型HCS中微生物为研究对象,运用16SrRNA Miseq高通量测序首次研究其微生物群落分布特征.研究发现HCS中微生物多样性较为丰富,闸墩、翼墙、护坡部位微生物群落存在显著差异.β—变形菌门和厚壁菌门在闸墩分布较多,蓝藻门和绿弯菌门则在翼
本文以淮河流域沙颍河水系上的大(2)型水库——白龟山水库为研究背景,针对当前洪水预报误差分布特性的研究不足的问题及利用常用分布描述洪水预报存在较大误差的问题,根据实际洪水预报误差出现在有限区域的特点,建立了洪水总量预报误差分布的极大熵模型.通过白龟山水库历史洪水的预报误差样本序列,计算了预报方案的极限误差,与常用指数分布进行了对比分析,并从防洪安全的角度对模型中的误差上限进行了初步确定,最终得到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