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患者对抑郁症知识知晓情况调查研究

来源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精神疾病专业委员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kw_22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调查抑郁症患者对抑郁症知识的知晓情况及获得抑郁症相关知识的途径,探讨抑郁症患者对抑郁症相关知识的了解情况及影响因素。对象和方法:选择2所精神专科医院的156例抑郁症患者,采用自编调查表对患者的一般情况、抑郁症知晓情况及抑郁症知识获得途径进行调查。结果:患者对抑郁症是一种精神疾病、需要吃药治疗、可以有躯体不适的知晓率较高;对抑郁症的病因、具体临床表现、治愈后还需要坚持服药治疗及抑郁症的危险性知晓率较低。结论:未婚、文化程度高、学生和干部、高收入者对抑郁症知识的知晓率较高。抑郁症患者抑郁症知识获得的主要途径为:电视、医生、网络和书籍。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中医BD-DZ四诊合参辅助诊疗仪及针灸干预对治疗肥大性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临床疗效。方法:分析一个疗程前后测量的促甲状腺激素(TSH),自由甲状腺激素(fT4),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和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 ,提出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的四诊特征。结果:该仪器对20例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患者脉诊结果体质五行分类指标与医师人工诊断结果一致。结论:BD-DZ四诊合参辅助诊疗仪具可
病证结合是中西医研究的热点,为避免由于中医理论特殊性和中西医学理论体系差异性而造成的混淆,本文探讨了中西医病证结合研究中应重视的三个问题:证与病的不同,中医之病与西医之病的不同,以及中西医治疗的立足点不同。由此进一步提出,在借鉴现代研究成果的同时,遵循中医思维规律是提高研究结果可靠性的必由之路。
脉象信号包含了大量人体健康状况的重要信息,因此本文采用了一系列的线性和非线性的特征提取方法提取脉象信号特征,提取到的这些不同性质的特征可能包含互补的信息。因此,本文提出一个高效的多核学习方法整合这些特征,首先,采用7种不同的特征提取方法提取脉象信号特征,然后采用SimpleMKL算法整合提取到的脉象信号特征,实验结果表明采用的算法能够在每类样本中得到较高的分类精度。
目的:探讨冠心病血瘀证遗传相关的差异基因的功能及目标通路。方法:以家系冠心病血瘀证病人(A组)及家系冠心病非血瘀证组(B组)、家系非冠心病血瘀证组(C组)、家系健康人组(D组)、非家系冠心病血瘀证组(E组)、非家系健康对照者组(F组)为研究对象,应用基因芯片技术比较观察家系冠心病血瘀证与各对照组的差异基因表达谱;通过基因本体论(GO)分析,阐释差异基因的分子功能;通过相关网站寻找差异基因所在通路,
目的:探索动脉硬化人群与健康人群四诊信息的差异性,分析动脉硬化人群的四诊特征,探讨脉搏波传导速度测量应用于数字化四诊的价值。方法:采用脉搏波传导速度(PWV)直接公式法和动脉顺应性定义公式法对中医四诊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老年人组与大学生组的△T有显著性差异。经PWV直接公式法衡量脉管动脉硬化程度可知:两组PWV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建议利用PTV直接公式法衡量动脉硬化。
本文阐述了中医四诊的诊断范围。并介绍了四诊合参辅助诊疗仪在中医临床四诊实践中的作用。并阐述了该诊疗仪的特点。
在传统中医中利用脉象信号进行疾病的诊断已有千年的历史,由于不同位置脉象信号不尽相同,因此要求脉象设备可以对不同位置和不同压力的信号进行综合的获取。目前脉象的采集主要使用通用压力信号采集设备或者自制的脉象采集设备,自制设备中多以单点以及恒定采集压力的设备为主,使得采样时间长,同时由于没有定位措施导致精度和可重复性比较低,本文提出了一个多点复合式的压力采设备,该设备可以快速准确的采集到脉搏的压力信号,
目的:探讨载脂蛋白E、脂联素和瘦素与抗精神病药物所引起的脂代谢紊乱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清载脂蛋白E、脂联素和瘦素的浓度,并测量身高和体重,计算体质量,以分析抗精神病药物在生化水平对这三种激素的影响;采用聚合酶链扩增技术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测定载脂蛋白E和脂联素的基因多态性,从而分析这两种激素的基因多态性在抗精神病药物所引起的脂代谢紊乱中的作用.结果:(1)在未给予抗精神病药物治
目的:保和丸加味汤对胃气失和型不寐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对2011年7月到9月在浙江省立同德医院门诊就诊的61例胃气失和型不寐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共30例,服用保和丸加味汤、舍曲林,氯硝西泮;对照组31例使用舍曲林、氯硝西泮,每组治疗4周,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定临床疗效,用不良反应症状量表(TESS)对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评定
目的:探讨开放式管理及康复训练对慢性精神分裂症康复的效果.方法:将8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40)和训练组(n=40).对照组患者实行半开放管理.训练组患者实行全开放管理,并参加康复训练.用阴性和阳性症状(PANSS)、社会功能缺陷量表(SDSS)、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在入组前及训练结束后对两组患者同步测评并比较.结果:入组前两组患者PANSS、SDSS、ADL评分无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