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料中铜浓度对异育银鲫和斑点叉尾鮰的生长、铜蓄积及血液指标的影响

来源 :第九届世界华人鱼虾营养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1305800254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实验研究了饲料铜浓度对异育银鲫(初体重128.6±2.0g)和斑点叉尾鮰(初体重159.4±2.0g)的生长、饲料利用、血液指标影响及铜在组织中的积累.铜的添加分别为0、5、50、100、500、1000、1500 mg/kg饲料.随着铜含量的增加,异育银鲫摄食率(FR)显著增加(P<0.05),特定生长率(SGR)、饲料效率(FE)均显著下降(P<0.05),斑点叉尾鮰FR显著增加(P<0.05),SGR有下降的趋势(P>0.05),FE显著下降(P<0.05).斑点叉尾鮰的肝体比(HIS)、肥满度(CF)显著下降(P<0.05),红细胞压积先上升后下降(P<0.05),然而血浆中谷丙转氨酶(GPT)、谷草转氨酶(GOT)、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Cu-ZnSOD)及脏体比(VSI)差异均不显著(P>0.05),而异育银鲫的HIS、VSI显著下降(P<0.05)、血浆中GPT先下降后上升(P<0.05),然而血浆中GOT、Cu-ZnSOD及红细胞压积差异均不显著(P>0.05).斑点叉尾鮰和异育银鲫鱼体和肝脏中铜的积累显著增加(P<0.05),而肌肉中铜的的积累没有显差异(P>0.05).
其他文献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中不同磷水平对团头鲂生长性能、体组成不同部位磷含量的影响,以确定团头鲂对饲料中磷的需要量.选取初始均重为35 g的团头鲂480尾,随机分成6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20尾鱼:分别投喂磷含量为3.8、6.9、10.1、13.2、16.4、19.5 g/kg的6种饲料,团头鲂试验期85 d.结果表明:1)饲料磷含量13.2 g/kg的组增重率显著高于饲料磷含量为3.8、6.9、16
本试验采用单因子浓度梯度法,以饲料中生物素含量为影响因子,研究了团头鲂幼鱼生物素适宜需求量.试验配置6组等氮等能的纯化饲料,生物素添加量为0,0.015,0.049,0.158,0.624和2.49 mg/kg.选择初重为2.01±0.01 g团头鲂幼鱼720尾,随机分为6组,每组4重复,每重复30尾鱼,日投饵3次,养殖周期为8周.结果显示:投喂生物素含量为0 mg/kg组中的团头鲂幼鱼在试验第5
选用初始体质量为(34.98±0.47)g的团头鲂480尾,随机分成6组(每组4重复,每重复20尾),在等蛋白(CP,30%,设计值)、等氨基酸平衡模式下,分别设置饲料脂肪水平为3.03%、4.47%、5.91%、7.35%、8.79%、10.23%的半纯化饲料.饲养85d后,以团头鲂的生长、体组成和血清生化等指标为判断依据,确定其饲料的脂肪需要量.结果表明:①饲料脂肪水平显著影响各试验组团头鲂S
以添加晶体氨基酸的实用饲料饲喂异育银鲫(51.00±0.02g)62d.饲料以丹麦鱼粉,血粉和豌豆蛋白粉为主要蛋白源,配成等氮(42.88%)等能(18.45MJ/kg)的6种饲料,其中半胱氨酸含量为0.40%,蛋氨酸含量分别为0.44%,0.66%,0.86%,1.09%,1.28%和1.51%.每种饲料处理随机4个重复,每个重复20尾鱼.结果显示,饲料中添加晶体蛋氨酸会显著提高异育银鲫的增重率
调节饲料中的粗蛋白水平(40%,45%,50%)和粗脂肪水平(8%,14%),配制蛋能比分别为22.86、23.58、25.49、27.19、27.52、29.59 mg/kJ的6种实验饲料,投喂初始体重为34.5g的星斑川鲽幼鱼56天,研究其饲料中最适蛋能比.结果显示,高脂肪组实验鱼的WGR和FCR显著优于低脂肪组(P<0.05).摄食45%粗蛋白,18.71 kJ/g能量,蛋能比为25.49
用Vc含量分别为0、50.9、94.8、157.5、223.4、292.7、375.7 mg/kg的7种饲料在流水系统中饲喂初始体重为77.23±0.07 g的异育银鲫"中科3号"88天.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不同含量的Vc对异育银鲫"中科3号"的特定生长率、摄食率、饲料效率、肥满度和肝体比没有显著性影响(P>0.05);脏体比和性腺指数在223.4 mg/kg组显著较低(P<0.05),性腺脂肪含量
本试验设高、中、低三个饲料蛋白质水平(52、45、38%),每个蛋白质水平下分别设高、中、低三个淀粉水平(30、20、10%),配制D1(52P/30S)、D2(52P/20S)、D3(52P/10S)、D4(45P/30S)、D5(45P/20S)、D6(45P/10S)、D7(38P/30S)、D8(38P/20S)和D9(38P/10S)九种饲料,每种饲料作为一个试验处理,每处理组三个重复.
本研究旨在研究饲料中添加不同磷脂(PL,大豆卵磷脂)水平对泥鳅仔鱼成长性能,脂肪酸组成及抗氧化功能的影响.选用孵化后10日龄平均体重为10.0±0.1 mg泥鳅仔鱼1500尾,随机分为5组,每组3个平行,每个平行100尾.试验鱼分别投喂在基础饲料中添加0%(PL0.8)、2%(PL1.6)、4%(PL1.9)、6%(PL2.3)和8%(PL3.0)PL的试验饲料.饲喂实验周期为30天.实验结果显示
本文旨在研究以混合油脂(鱼油/豆油=1:1,w/w)为脂肪源,粗蛋白水平为45%时不同饲料脂肪水平对大菱鲆生长性能、体组成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实验选用初始平均体重为(39±0.2)g的大菱鲆幼鱼2040尾,随机分为4组,每组三个平行,投喂脂肪水平分别为6.0%(L6.0),8.5%(L8.5),11.0%(L11.0),13.5%(L13.5)的四种等氮等能饲料,实验期为56d.实验结果表明,各处
研究旨在探讨饲料中的蛋白和脂肪水平对圆斑星鲽(初始质量为93.0±1.0g)的生长和体成分的影响.实验以鱼粉、酪蛋白为蛋白源,豆油、鱼油为脂肪源,采用3×3双因子设计,共配制蛋白水平为40%、45%、50%,脂肪水平为8%、12%、16%的九组饲料.实验在室内流水养殖系统中进行10周的养殖,结果表明:饲料中蛋白和脂肪水平对成活率、鱼体的水分及灰分含量均无影响(P>0.05).随饲料中蛋白水平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