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接贴补对复合材料结构修理强度的影响研究

来源 :第三届中国国际复合材料科技大会(CCCM-3)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t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作为一种力学性能优异的新型结构材料,已经在航空航天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复合材料结构在外界载荷的作用下会产生分层、脱粘、纤维断裂等典型的结构损伤模式,对复合材料的结构修理技术和强度分析方法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介绍了复合材料胶接贴补修理和强度分析的基本方法,设计了针对不同开孔直径的贴补方案,并基于有限元单元法研究了修理后的复合材料结构在拉伸载荷作用下对强度的影响.
其他文献
随着空间遥感技术的快速发展,中国空间遥感器系统所用材料体系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以高性能纤维增强复合材料为代表的先进复合材料已经成为新一代空间遥感器结构的主要材料.相较于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而言,芳纶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具有更加优异的比强度、阻尼、韧性、电绝缘、透波等特性,有着其它材料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介绍了芳纶复合材料的优势及其在空间遥感器系统中的应用情况,并探讨了其工程化应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解决途
随着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快速发展,市场急需具有超低介电常数(k<2.0)、高力学强度及高玻璃化转变温度、热稳定性好的介电材料.本文通过合成具有笼型中空结构的八苯并噁嗪基倍半硅氧烷(BZPOSS),并将其与双酚A型氰酸酯(BADCy)共混共聚制得纳米多孔复合材料.DSC测试结果表明BZPOSS对BADCy聚合有很好的催化效果,仅添加5wt%BZPOSS,共混体系聚合反应温度相比于纯的BADCy便有大幅
采用反应熔渗法将熔融Si渗入C/C多孔体中制备了C/SiC复合材料.研究了包埋式布硅对C/C多孔体不同位置毛细吸附行为的影响以及对制备C/SiC复合材料密度的影响.反应熔渗制备的C/SiC复合材料内部存在残余的游离硅,经过除硅处理后游离硅显著减少,但其致密化程度有所降低,同时其弯曲强度明显下降.
本文介绍了国内外飞机用复合材料结构修补技术发展概况,尤其针对复合材料结构损伤类型、复合材料结构修补要求及修补方法进行了介绍.重点对各类修补方法的特点、适用的结构类型以及几种新兴的修补方式和技术进行了详细阐述.
对四种不同铺层顺序的复合材料销钉连接件进行挤压试验,得到复合材料销钉连接件的挤压强度和弦向挤压刚度,讨论了铺层顺序对失效模式、挤压强度和弦向挤压刚度的影响规律.基于三维Hashin准则,建立了复合材料销钉连接件在挤压载荷下的三维有限元模型,该模型考虑了剪切非线性对挤压强度和损伤扩展的影响,分析了销钉连接件在挤压载荷下的失效模式、挤压强度和弦向挤压刚度.试验结果和计算结果较好吻合,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
聚酰亚胺(PI)纤维是一种新型高性能纤维.本研究以PI预聚体-聚酰胺酸(PAA)溶液为纺丝液,采用一体化连续制备技术,直接获得了PI纤维.为满足不同领域的需求,利用PI的单体来源广、结构可设计性强的特点,制备出高强型PI纤维系列产品,其拉伸强度最高可达到4.0GPa,拉伸模量最高可达150GPa,并实现了工程化和批量制备.这种高性能PI纤维像其它PI材料一样,具有优异的耐高低温、抗蠕变、耐辐照、阻
对开孔层合板、双钉单剪层合板连接结构两大类试验件分别进行两次疲劳载荷为5万次拉-拉疲劳试验,之后进行拉伸和挤压强度试验.两类试验件分别包括含横向、纵向孔边损伤和无孔边损伤的三种试验件.疲劳试验前后均使用超声C扫获取孔边损伤面积大小.通过对比同类试验件的损伤扩展和疲劳剩余强度研究试验件的疲劳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含横向和纵向预制损伤开孔板的拉伸剩余强度比无损的拉伸剩余强度分别降低了9.05%和9.98
模仿生物的自修复方法,在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GFRP)中形成无异质管壁的中空脉管可以实现自修复功能.自修复功能的引入可以大大提高复合材料的安全性和可维护性,降低使用和维护成本,延长使用寿命.然而,自修复复合材料走向应用的关键是在引入自修复功能的同时保持其较高的力学性能.本文制备了内部质量良好的含一维中空脉管玻璃纤维增强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并系统研究了脉管引入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
本文研究了碱性化合物对苯并噁嗪的催化作用,以双酚A-苯胺型苯并噁嗪为研究对象,采用DSC分析了催化剂对单体固化行为的影响,使用1H NMR、FT-IR表征了单体及固化物中间体的结构.研究结果表明,咪唑、DMAP、甲醇钠等几种碱性催化剂对苯并噁嗪的催化效果较好,当甲醇钠的含量为2wt%时,其起始聚合反应温度从256℃降低至120℃.
针对含斜坡过渡区域的复合材料C型梁结构,采用PAM-FORM软件模拟了6层预浸料铺层热隔膜成型过程,得到了热隔膜成型过程隔膜、预浸料的运动规律以及预浸料完全贴合到模具以后各层纤维角度的变化.结果表明:预浸料褶皱首先发生在C型梁拐角的过渡区附近,之后侧面过渡区两侧产生大体对称的大面积褶皱.热隔膜逐渐贴合到模具的过程中,预浸料褶皱向未贴合区域移动,形状也发生变化.预浸料完全贴合到模具以后,褶皱展平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