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t(9;17;15)(q31;q21;q22)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来源 :第四届中国医师协会血液科医师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n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其他文献
本文介绍一例患者,男性,64岁。因发热半年,皮疹1个月,淋巴结肿大半个月于2009年2月15日入院,经查体、化验、CT、淋巴结病理。诊断为非霍奇金淋巴瘤-血管免疫母细胞T细胞型ⅢB期。先后应用[CHOP]、[GDP]、[Pro-MACE-cytaBOM ]化疗各2个疗程。
本文介绍一中年男性,发病急、高热;酱油色尿、溶血性黄疽;抽搐、昏迷;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急性肾功能衰竭。安哥拉务工史。骨髓像见疟原虫(恶性疟)。确定诊断:1.疟疾(恶性疟)-脑型疟;2.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采取血液透析,呼吸机机械通气,CDC专家指导:肌注蒿甲醚、静滴青蒿琥酯、支持对症、纠正水电解质平衡稳乱、IVIG、DXM等治疗。第3日患者死亡。死亡原因:恶性疟疾→TTP→多器官功能
本文介绍一例患者诊断嗜血细胞综合症条件具备,经多位专家会诊,认为发热、三系低、多系统损害,故高度考虑恶组。交待病情后,家属准备放弃治疗。再次请兰大二院张连生教授专家会诊后,认为病人虽发烧,但临床表现不像恶性疾病,病儿来自甘肃陇南、发热、脾大、三系减低,应排外黑热病。遂做rK39层析试验,结果为阳性。给予锑剂治疗1周后,发烧消退、三系恢复正常,肿大脾脏逐渐缩小、2周后所有临床症状消失,1月后患儿完全
本文介绍一例男患者,48岁,回族,主因"头晕、乏力两年余",于2009年9月29日入我院。贫血为主Hb(30-60g/L),WBC偏低但能升,plt基本正常;先后诊为MDS、PNH、PRAA,疗效均不理想;多次骨髓图片提示三系增生,以红系病变为主,大细胞常见,可见多核红细胞;间胆轻度增高,Coomb实验阳性;EPO增高、铁蛋白增高;脾大。
在白血病类型中急性白血病占84.85% (84/99),其中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占53.53%(53/99),慢性白血病占14.14%,其中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占12.12%(12/99);而父(母)子(女)关系的占36.36% (36/99),亲兄弟姐妹关系的占28.28%(28/99),本组资料说明中国家族性白血病以父(母)子(女)关系及亲兄弟姐妹关系最为常见,且国内以急性白血病及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本文介绍一例患者,男,73岁,确诊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23月。患者23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牙龈出血,至我院查血常规示白细胞1.6×109 L-1,血红蛋白87 g·L-1,血小板42×109 L-1.外周血细胞涂片示原始细胞18.80%。骨髓涂片示骨髓增生减低,原始细胞18.80%。免疫分型:CD767.02%,CD1366.46%,诊断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此次入院予地西他滨3d方案,予15mg
本文介绍一例患者为中老年女性,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和盆腔肿物,浅表淋巴结无肿大;盆腔淋巴结肿大压迫双侧输尿管导致肾后性肾功能不全,治疗过程中又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明确诊断后尽早治疗,积极治疗原发病,并做好并发症的管理:无尿6h后,超声检查示双输尿管上段扩张,双肾中度积液,盆腔内多发占位;肾功能:BUN 21 mmol/L, Scr451 Ixmol/L。尽早开始CHOP方案化疗,并急诊行双J管置
本文报道产后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3例。产后可能仍存在免疫功能紊乱易诱发TTP有关。提出对于产后出现不明原因的发热、血小板减少、贫血、肾功能不全、神经精神系统异常症状应警惕产后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可能,及时行血浆置换可减少死亡率。
本文介绍一例男性患者,38岁,2009年5月因反复发热,诊为"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M5a" (染色体46,XY),予DA方案1疗程化疗取得PR,2周后予FLAG方案1疗程取得CR,又予DA方案1疗程巩固后于2009年9月18日-23日予BuCy方预处理,9月25日输入HLA配型全相合胞兄外周血干细胞,术后造血重建顺利,+37天出现低热,体温37.6~38.40C,+40天CT示右胸腔积液并右下肺炎变
母细胞性浆细胞样树状突细胞肿瘤2001年的WHO分类为母细胞NK细胞淋巴瘤,后又叫CD4+lCD56+的血液-皮肤肿瘤该病较为罕见,仅占皮肤淋巴瘤的0.7%,靠尽早的皮肤或淋巴结活检进行诊断,当发现CD2,CD3,CD20,CD79均阴性时应注意查CD56等上述标记进行鉴别。治疗上目前没有较好的方法,初始化疗常能取得完全缓解,但常短期内复发,疗效好的策略可能是先行白血病方案化疗再行高剂化疗联合造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