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融合语境下的大型文化项目与城市建设新图景--欧盟“欧洲文化之都”项目探析

来源 :清华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ntin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欧洲文化之都”(European Capitals of Culture,简称ECOC)项目堪称欧洲文化产业的旗舰,是由欧盟委员会主导的每年一度的大型文化活动项目。运行35年来,该项目对欧洲文创产业发展、城市繁荣复兴、经济持续增长、居民身份认同都起到了突出的推进作用。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欧洲文化之都”项目的内容也呈现出科技与文化的融合特征。科技与文化融合的城市活动形式如何体现?又如何发挥对城市发展的推动作用?为了探讨这些问题,本文将对“欧洲文化之都”项目的发展过程进行梳理,对其评选过程、选拔标准、运行方式,以及科技融合特征进行解读,由此探寻文创产业发展以及文化促进城市建设的有益经验与成熟路径。
其他文献
会议
会议
会议
会议
会议
巴·布林贝赫的《蒙古英雄史诗的诗学》以体悟和思辨相结合的方式,在文艺学、文化人类学、宗教学、民俗学、美学和诗性地理学等多学科的理论和方法的视野下,对蒙古英雄史诗进行描述性的概括和整体上的美学把握,总结蒙古英雄史诗的普遍性和规律性的艺术特征,探究蒙古英雄史诗生成的历史文化语境,揭示蒙古英雄史诗美学风格的成因,建构有机的、清晰的、有序的蒙古英雄史诗诗学体系。这一诗学体系将诗性、历史性、哲学性和综合性融
巴·布林贝赫是著名诗人、诗词研究专家,中国蒙古族近代文学奠基人之一,蒙古族近代诗歌奠基人。本论文简要论述巴·布林布赫文学作品中占据熏要一席的散文诗及其特点。蒙古诗具有诗形段落和无诗形段落两种创作形式。不分段落,根据其格律自由选择用词创作的诗歌被称之为自由体诗。换言之,散文诗通常忽略押韵和韵节,注重内容和事物的发展进程,通过广泛运用文学修辞方法叙述事物,抒发情感。通过观察著名诗人巴·布林布赫的散文诗
本文从“云”场景推动舞蹈艺术传播的视域进行研究,从审美心理定势与舞蹈观众共同体的构建、“云”场景视域下的舞蹈艺术传播、场景推动舞蹈艺术市场的转型三方面进行阐述。从受众角度研究舞蹈在传播过程中的机制是较为直接的方式,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理解,一方面是舞蹈观众的审美心理定势的因素;另一方面是舞蹈观众的群体性特征形成因素。舞蹈教育是育人的美育、艺术教育的有效方式之一,舞蹈教育从业者需要在“教学——思考
本文致力于解读智慧文旅与科技的新型交叉路径,综合采用了文献分析法、探索性研究法、跨学科研究法及经验总结法。以Moment Factory的一些案例分析为支撑点,全方位地对以Moment Factory旗下案例为代表的智慧文旅新场景进行了分析与反思,总结了Moment Factory项目运营方案的三大路径流程;并归纳出维护其核心价值的三大互动闭环板块;同时剖析了此类沉浸式文创体验场景的科技化构思及其
技术赋能对文化产业、艺术生产带来了颠覆性的变革。学者本雅明提出进入了机械复制时代,随着原真性、在场性和膜拜性的消失,文化艺术作品光晕逐渐凋零。权威性让渡给了机器。当下文化艺术生产全面进入技术主宰、数字复制、信息传播的新时代,数字艺术制品的光晕存续问题值得重新反思。本文通过厘清手工复制到机械复制,再到数字复制时代的生产方式变革、艺术价值流转和文化观念转向,尝试提出通过“场景塑造、交互营造、价值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