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白族民间舞蹈研究的文化价值与人类学意义

来源 :2013年中国艺术人类学国际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yc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理白族民间舞蹈内容极其丰富,形式多种多样,是白族人民在数千年中共同创造的重要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宝贵民族精神财富,是人类学、民族学、宗教学和文艺学研究的重要范畴,也是现代人文社会科学的重要基础.将大理白族民间舞蹈作为人类学研究个案,通过深入细致的微观分析(田野调查和文献考据)与切实有效的宏观把握,为白族舞蹈艺术的历史内容和系统结构提供合理的、全方位的知识体系. 一方面,运用田野调查法对古老、神秘的白族民间舞蹈进行研究与解读,有利于舞蹈学摆脱传统艺术学、美学研究中的中心主义弊端,打破对民间舞蹈、群众性舞蹈的摸视和偏见;另一方面,引用人类学的研究方法和视角对白族民间舞蹈文化进行审视和探究,有利于客观、全面地把握白族民间舞蹈研究的科学艺术观和方法论,从本土少数民族舞蹈文化中汲取养料,这无疑为顺应国际文艺学术发展趋势、加强中国民族艺术在艺术全球化中的对话实力贡献力量。
其他文献
本文以时间为线索,依据电影形态和主导价值观,把新中国60年电影划分为1949-1966、1966-1976、1977-1991、1992-2002、2003年至今五个阶段,梳理出新中国电影从“人民电影”、“文
农村电影数字化放映工程是我国“2131”工程的重要体现方式。这项惠及于民的政策,不仅丰富了广大农村观众的业余生活,更重要的,是利用影像的力量来传递民族国家的声音以实现文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今天中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厚基础,中华文化源与流相结合,具有深邃而又常新的生命力,它像一条永不衰竭、奔腾不息巨流,滋养着中华儿女的心田,孕育着中华文化
京剧的形体表演艺术,着重在程式化的训练,无论举手投足,或手舞足蹈的一招一式,均有特殊的定位与要领,极讲究规矩.形体表演中的身段功夫,需持之以恒的苦练,日积月累后才能展现
早期梆子腔唱腔发展手法是采用族性"因子"复制法扩展唱腔.以"吹腔"为"族性"音调的梆子腔,早在17世纪末已经广泛流行.早期"梆子腔"齐言体式并未形成,而且腔节与词节也未统一,
赛德克族虽然曾是泰雅族的一个亚族,但是其语言及音乐文化却拥有自己独特的系统,与泰雅本族呈现相当大的差异.本论文将从音乐即兴和文化制约两个不同角度来了解赛德克亚族的
侗族大歌是我国民族音乐学界历年来学者关注最多的热点话题.本文以一种 "局外人"的眼光来重新审视和观察侗族大歌传唱方式.追述在侗族大歌的传唱中,从中可以看出侗族是一个很
原生态民歌是我国"口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但是,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迅猛发展和全球化的冲击,它生存的土壤却在无情地流失.本文在分
村寨是传习壮族山歌文化的基本单元,人生礼仪、岁时节日是保育壮族山歌文化的基本生境.通过对那贯屯的田野考察发现,壮族山歌的传统生境已然消解,山歌文化传承的村寨依托已不
摆手舞主要分布于武陵山区的酉水流域,是土家族最具特色的显著标志之一.本文在介绍湘西摆手舞的同时,根据艺术人类学语境下摆手舞基本舞蹈语汇的原始本意,认为它是土家民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