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gG4相关性肺动脉疾病致肺动脉高压3例病例分析

来源 :第19届中国南方国际心血管病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igd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析3例IgG4相关性肺动脉疾病致肺动脉高压患者的临床资料,积累该病的诊断、治疗经验. 方法:分析2014-2016年北京世纪坛医院收治的3例IgG4相关性肺动脉疾病致肺动脉高压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和组织病理学资料、诊治经过,进行分析总结. 结果:影像学提示3例病灶均位于肺动脉,初步诊断考虑肺栓塞或恶性肿瘤,但计算机断层摄影肺血管造影(CTPA)、超声心动图及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PET/CT)结果并不支持,右心导管检查提示显著肺动脉高压,右心导管下或肺切除术后病理活检明确诊断IgG4相关性疾病.其中两例IL-4、IL-5、IL-10、IL-13及TGF-β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两例予糖皮质激素联合环磷酰胺或利妥昔单抗治疗后,血清IgG4水平迅速下降,病灶逐渐缩小;另一例则因心脏衰竭死亡. 结论:IgG4相关性疾病涉及肺动脉并导致肺动脉高压的病例十分罕见。临床上需进一步提高对该疾病的意识以期早诊断、早治疗,此外有必要清楚IgG4相关性肺疾病免疫失调的可能机制以促进临床诊疗的发展。就目前而言,PET/CT有望成为区分肺动脉IgG4相关性疾病与肺栓塞和恶性肿瘤的重要手段。
其他文献
心房颤动是一种室上性快速心律失常,出现不协调的心房激动并导致心房收缩无效.心房因无序电活动而失去有效收缩,且房室结对快速心房激动呈现递减传导,造成极不规则心室律以及快速或缓慢心室率,导致心脏泵血功能下降,心房内附壁血栓形成.其心电图特征包括:规则有序的P波消失,代之以不规则的心房颤动波;R-R间期绝对不规则(房室传导存在时).
心律失常的发生常需要致心律失常的异常结构(即"基质")和急性诱因(即"扳机").尽管并非所有心律失常能追踪到明确诱因,但越来越多证据指出在某些情况下,心理应激伴发自主神经功能改变是房性或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的触发因素.此外,慢性心理应激事件如抑郁和对抗状态通过对自主神经功能长期作用,增加心律失常易感性.早期研究指出,针对减少消极情绪体验及其产生的生理学影响的治疗可能减少那些已有心律失常结构基础的个体心
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之一,不仅会引起患者心悸等不适症状,更可使充血性心力衰竭和脑卒中的发生风险分别提高3倍和5倍,有很高的致残和致死率.长期以来,尽管人们对房颤的发病机制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但其确切的发病机制仍不十分清楚.近些年来,线粒体功能障碍在心律失常的发生和维持过程中的作用日渐受到人们的重视.有学者进一步研究发现,接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患者的心房肌线粒体功能状
先天性长Q-T间期综合征(Long QT-syndrome,LQTS)是一种以心室复极过程中Q-T间期延长且发生危及生命的多形性室性心律失常即尖端扭转性室速为特征的遗传性心电疾病.现已发现13种编码心脏离子通道的LQTS的相关基因,其中LQT1和LQT2共占所有LQTS病例的90%,而LQT3占5%~8%.LQTS的治疗方式有3种:抗肾腺素能治疗:包括使用β-受体阻滞剂和左侧心脏交感神经切除术(L
目的:探讨血清HMGB1作为先天性心脏病相关性肺动脉高压(CHD-PAH)患者生物标志物的可行性及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13年5月至2015年4月湘雅二医院CHD-PAH患者共83例,并对18例使用肺动脉高压靶向药物治疗的CHD-PAH患者随访6个月.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血清HMGB1浓度.结果:CHD-PAH患者血清HMGB1水平显著高于健康成人对照组(16.19±7.67ng/m
目的:评估血清HMGB1作为IPAH患者生物标志物的可行性及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11年5月至2015年4月湘雅二医院住院及门诊的特发性肺动脉高压患者33例,并对8例使用肺动脉高压靶向药物治疗的IPAH患者随访6个月.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血清HMGB1浓度.结果:IPAH患者血清HMGB1水平显著高于健康成人对照组(14.76±2.38 ng/mL vs. 3.76±1.25 ng/
目的:探讨CD4+CD28-T细胞及Th1细胞因子在小腹主动脉瘤患者血清中的数量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腹主动脉瘤患者20例,其中小腹主动脉瘤10例,大腹主动脉瘤10例,正常健康对照组10例,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3组受检者外周血CD4+、CD8+、CD4+CD28-T亚群数量及占淋巴细胞的比例,运用酶联吸附实验(ELISA)方法检测上述各组人群血浆中Th1细胞因子(IFN-γ、TNF-α)表达水平.结
会议
本研究旨在观察芪苈强心胶囊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Lee氏评分表、pro-BNP、左室射血分数等指标的影响,并从理论方面探讨其作用机理,提供科学依据,为临床慢性心力衰竭疗效的提高提供新的途径.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