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闲期覆盖对旱地小麦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来源 :第十六次全国小麦栽培科学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taoxiansh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黄土高原半干旱地区存在的降雨少且分布不均、降雨和小麦生育期需水不同步问题,本研究提出通过休闲期覆盖改善土壤水分状况、提高播前底墒,更为有效的利用休闲期降雨,提高产量、优化籽粒品质,研究了旱地小麦休闲期不同时间(前茬小麦收获后30 d、60 d)、不同覆盖方式(全覆盖、半覆盖、不覆盖)对播前土壤水分、植株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分析了播种前各土层土壤蓄水量、植株氮素积累特性与产量的关系.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休闲期覆盖可显著提高休闲期蓄水效率和播种期0-300 cm土壤蓄水量.本试验设计不涉及生育期覆膜,地膜的作用在于播种前底墒的提高.本研究中各年覆盖均显著提高播种前0-300 cm的土壤蓄水量和休闲效率,半覆盖省工省料但保墒效果不如全覆盖;2010-2011年度与2011-2012年度休闲期总降水量仅相差58.40 mm,播种期土壤蓄水量却相差177.5-198.7mm,这是由于降水分布情况与覆膜时间对地膜覆盖的效果有很大的影响所至.本试验结果表明,麦收后30d覆盖较60d后覆盖休闲期蓄水效率更高.(2)地膜覆盖通过改善土壤水分条件而影响小麦对氮素的积累.本试验中覆盖可提高开花前各生育阶段氮素积累量,小麦生长至开花—成熟期,因处理不同底墒不同的差异更加明显,麦收后60 d全覆盖与30 d全覆盖氮素积累量相差达7.30 kg·hm-2.最终成熟期籽粒和整株氮素积累量因覆盖而提高,全覆盖大于半覆,各器官氮素积累量表现为籽粒最高,茎杆与颖壳+穗轴居中,叶片最低.本文认为休闲期覆盖可促进植株氮素吸收,底墒对氮素吸收的影响可一直延续至中、后期.(3)通过分析播种前不同土层土壤蓄水量与氮素积累、运转的相关性发现,播种前0-300 cm各土层土壤蓄水量与各器官氮素运转量、花前氮素运转量及花后氮素积累量均成正相关性,播种前0-300 cm各土层土壤蓄水量与叶片和茎秆+茎鞘的氮素运转量相关性最大且关系最为密切,与花前氮素运转量和花后氮素积累量的相关性都好,但与花后氮素积累量的关系更为密切.将叶片氮素运转量、茎杆+茎鞘氮素运转量、颖壳+穗轴氮素运转量、花后氮素积累量与籽粒产量进行逐步回归分析进一步分析氮素运转量、积累量与籽粒产量的相关性,发现茎杆+茎鞘氮素运转量对籽粒产量的直接影响最大.(4)覆盖后,产量、氮素吸收效率、氮肥偏生产力和氮收获指数均显著提高,全覆盖显著高于半覆盖,且以前茬小麦收获后30 d覆盖效果较好.2010-2011和2011-2012两年度产量分别提高518-947 kg·hm-2、171-815 kg·hm-2.但也同样表现出不同年份的变化幅度有所不同,这可能与不同年份雨量的分布时间不同有关,2011-2012年度休闲期降雨量高峰偏后,出现在9月份,所以推迟耕翻对小麦产量的影响较小.综合研究表明,休闲期通过一定的覆盖措施,可提高播前土壤蓄水量,将休闲期降雨有效蓄存于土壤之中,为旱地小麦的生长提供充足的底墒,从而提高产量、氮素吸收效率、氮肥偏生产力和氮收获指数.在旱作麦区有一定的推广与应用价值.
其他文献
  在黄土高原半干旱雨养条件下,以露地条播(CK)为对照,研究了不同覆膜方式(A:全膜覆土穴播;B:全膜穴播;C:垄膜沟播)对旱地冬小麦土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地膜覆盖可显著
会议
在防雨棚控水条件下研究不同土壤水分含量和秸秆覆盖处理对冬小麦产量及水分利用率的影响.试验采用两因素裂区试验设计,主区为秸秆覆盖模式,副区为水分处理.结果表明,秸秆覆
会议
于2012-2013年度小麦生长季,以高产中筋冬小麦品种济麦22为材料,在青岛市农业科学院城阳试验站采用大田试验,研究了秸秆(S)、水分(W)、肥料(N)三因素对冬小麦干物质积累、光
会议
  通过4a、14个品种(系)、18个试点组成的全国旱地春小麦区域试验为材料,运用GGE双标图,定量研究了基因型、环境、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对产量变异的影响效应和主要农艺指
会议
  为探明灌溉对干旱区冬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WUE)影响,以甘肃河西走廊冬小麦适宜种植品种临抗2号为材料进行了本研究.在冬灌水(180mm)相同条件下,其它生育期以灌水量和
会议
豫南雨养农业区位于北纬33°线两侧河南省境内,包括河南省驻马店市和周口市、南阳市、平顶山市的部分县(市),耕地总面积在150万hm2以上,是河南省乃至我国粮食主产区.该区光温
会议
  在黄土高原半干旱雨养条件下,研究了不同覆盖方式(夏季覆膜,T1;秋季覆膜,T2;小麦碎秆覆盖,T3;小麦整秆覆盖,T4;夏季覆膜+麦秆还田,T5;旧膜二茬利用,T6;无覆盖对照,CK)对旱地冬
会议
2012-2013年小麦生长季,于山东省农科院作物所试验基地通过大田试验,以鲁原502为供试材料,比较研究旋耕、深耕和耕层优化双行匀播3种不同耕作方式下麦田0~105cm内不同土层土壤
会议
在小麦栽培中,不进行耕翻,仅用旋耕机旋耕,然后播种,已成为小麦大面积生产耕作模式.多年旋耕在耕层以下形成坚实的犁底层,影响夏季降水渗入土壤深层、阻止小麦根系下扎,不利
会议
  2011-2013年连续2年采用定位试验方法,以安徽大面积主推小麦品种济麦22为材料,研究了在自然降雨条件下秸秆还田+深耕+播后镇压、深松+播后镇压、旋耕+播后镇压、旋耕和复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