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网融合时代的有线电视长距离传输干线网络规划考虑

来源 :2010国际传输与覆盖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yunfeng8904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宝鸡市县有线电视干线环网工程,涉及宝鸡市中心前端,千阳县、陇县、凤县、太白县、凤翔县、麟游县、岐山县、扶风县、眉县九个分前端,传输50个模拟频道和30个QAM频点近200套数字电视节目,系统中有两段单跨超过100公里的链路,并且两段链路级联,传输总距离超过220公里。传输如此多的频道和如此长的链路跨距,工程技术难度很高,在国内很少有类似网络工程案例。由于干线环网工程技术难度高,覆盖面大,网络建设要充分考虑网络安全,投资和运营成本,管理维护等多方面的现实问题,同时还要从三网融合和NGB建设的角度,进行前瞻性的规划设计。在此,我们将宝鸡市县有线电视干线环网工程的规划设计思路,介绍给各位同仁朋友,希望对今后的网络规划有所帮助。
其他文献
热管是一种高热传导性的移热装置,它主要是利用内部工作流体在相变化时所具有的潜热来传送热量,利用热管将主要发热源产生的热量传到外部,除了有效解决小空间散热的问题.同时兼顾到无噪音、不须提供额外能量的优点。所以目前热管普遍应用于电器、电子零件的冷却应用,其所应用的范围非常广泛。因此准确量测热管的性能就变的非常重要。本研究主要的目的为分析「热管性能量测平台」以热电致冷系统取代原有水冷式的冷凝部,改善原本
相变传热强化对于许多高新技术发展的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例如,在大规模集成芯片的散热、航天热控、过程余热利用等广泛应用的热管技术。本文将从固体表面材料润湿状态性能、界面特性驱动的传热强化机制、滴状冷凝微观机理、超低压条件下冷凝传热、表面润湿性驱动液膜流动和混合等方面研究和综述传热表面材料润湿性能对冷凝传热的影响和调控。
本文总结和评介了不同重力环境中水平管内冷凝气液两相流动与传热现象的研究现状,重点关注航天应用中的小管径、低流量和以氨为工质的情形,以及部分重力条件下冷凝现象中的重力效应。冷凝现象中管壁四周液膜的存在,导致水平管内冷凝气液两相流与沸腾或绝热气液两相流在构型上存在着明显的不同,表面张力的作用增大。进而导致波状和分层流出现所对应的临界Bond数会有所增大。这样,小管径、低流量水平管内冷凝气液两相流动与传
建立了三流体分离型热管的传热分析模型,得到了各排热管具有相同换热面积和不同换热面积顺流和逆流换热器的温度传递矩阵方程。利用具有相同换热面积换热器的温度传递矩阵方程,导出了顺流和逆流换热器的两个温度效率θ1、θ2与M1、NTU1、NTU2、、U及△ti的关系式。应用所得的理论结果,对大型高炉热风炉的烟气余热回收装置进行了设计和变工况校核计算,实践证明理论结果正确。
本文采用在铝板上开槽的方法制作不同槽道尺寸(1.5mm×1.5mm和2mm×2mm的正方形截面),不同槽道数(8,12,20和22)的板式振荡热管(OHP/PHP),以丙酮作为工质,通过可视化实验和性能对比,研究了板式OHP在不同加热方向,不同冷却温度,不同冷热段比例下的热输送特性。通过可视化实验发现,铝制板式OHP在30℃下开始启动,随着力口热功率的加大,经历了起泡——间歇振荡——汽液塞循环流动
平板热管作为一种新型的热管技术,具有高热导率,良好的均温性等优点,成为解决电子散热问题很有前途的技术之一。本文通过实验探讨了大管径(Φ19mm)打扁至5mm厚的长条形烧结平板热管的热输送特性,分析了平板热管在不同热源面积、不同冷热段比例以及双热源加热下的运行工况。实验发现,该长条形平板热管可实现较长距离传热,其传热长度为255mm,在加热功率为140W时,最大热输送量达到了133W,热阻为0.03
实验测量了振荡流热管相邻两段的温度,得到了测点随时间的温度脉动图和一段时间的热管平均温度分布图。结果表明以蒸馏水为工质的振荡流热管单点温度脉动基本无规律;在稳定运行时,回路型振荡流热管的脉动幅度比非回路型的稍大;液柱运动方向的改变会对回路型和非回路型振荡流热管造成较大振幅的脉动,但相比之下回路型的脉动幅度稍大;回路型和非回路型振荡流热管相邻两管温度分布相差不大,冷热端温差非回路型振荡流热管由于自身
针对电脑CPU的散热过程及传统散热装置的结构特点,利用恒温水浴所提供的不同温度热水来建立发热装置模仿CPU的工作过程。运用脉动热管加工制作了散热装置,与传统的针式肋片散热装置在相同的散热面积、相同的入口热水温度、相同的散热条件等情况下,通过对进、出口水的温差及热沉壁面温度等的监测和对比分析,研究脉动热管CPU散热装置的传热性能。
本文对不同管径、不同充液量、不同蒸发段壁温以及不同冷却空气流量下萘热管的传热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分析萘在不同工况下传输功率、等温性能等。将不同工况下萘的传热性能进行对比,得到萘热管的最佳充液量。
在卫星构型、内部仪器布局不能进行较大改变时,采用南北板热耦合可有效提高卫星整体的散热能力。本文用模拟验证的方式对用环路热管实现南北板热耦合技术方案进行了试验研究,研究了该方案的特性,验证了该方案的技术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