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粉质量检测方法学的研究

来源 :第一届全国变态反应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cesoul85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测定花粉原料中的花粉含量是对原料进行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本文提出了一种对花粉质量的定量检测方法,并对其可行性进行研究.定量花粉原料在单位体积PCS溶液中混匀,计数,由计数结果推算出每毫克花粉原料中含花粉粒数.在单位体积PCS溶液中加入人工模拟的不同质量的蒿属花粉原料,计数结果与单位体积PCS溶液中花粉含量高度相关(相关系数r=0.998,p<0.01).对过筛前和过筛后的蒿属花粉原料进行计数比较,两者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多次计数结果的变异系数为8.6℅.
其他文献
Ara hl是一种丰富的花生蛋白质,也是花生的一种主要过敏原.本实验从花生中提取total RNA,通过逆转录合成cDNA,并根据文献报告的Ara hl蛋白的基因序列合成两端引物,通过PCR方法进行基因的扩增,随后将其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RSET-B上,在大肠杆菌中进行了表达.重组过敏原rAra hl基因的序列分析结果表明,所获得的基因与文献资料相比是吻合的.免疫印迹实验表明重组的Ara hl蛋白
为考察咪唑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和安全性,于2000年4月至10月,进行了本项多中心平行对照的临床试验(对照组为氯雷他定),共有154例完成本试验,其中咪唑斯汀组74例,氯雷他定组74例,两组共脱落和退出9例.主要症状评分显示两组用药后症状分均明显下降,组内t检验差异显著(P0.05.基于症状积分下降指数的四级疗效评估显示,咪唑斯汀的总有效率为90.1℅,其中显效率为52.1℅,而氯雷他定组分别
为考察咪唑斯汀治疗过敏性鼻炎的疗效和安全性,于2000年4月至10月,进行了本项多中心平行对照的临床试验(对照组为氯雷他定),共有141例完成本试验,其中咪唑斯汀组72例,氯雷他定组69例,两组共脱落和退出14例.主要症状评分显示两组用药后症状评分均明显下降,组内t检验差异显著(P0.05.基于症状积分下降指数的四级疗效评估显示,咪唑斯汀的总有效率为88.1℅,其中显效率为26.9℅,而氯雷他定组
变应原提取液的质量控制及标准化是影响变态反应疾患特异性诊断的准确度及免疫治疗疗效的关键因素.近年来国外已开始探索用基因重组变应原代替天然变应原提取液,且取得了很大进展.作者复习了近年的有关文献,以此文对基因重组变应原的最新研究与进展做了简要综述.
目的:评价国产TH-001-60型花粉采样器的性能.方法:将国产采样器与进口采样器(Rotorod Sampler 40型)一起放在一个人工模拟的有花粉飘散的环境中,在不同的条件下同时采样,同时应用重力沉降法采集花粉,进行花粉计数,计算所得结果的相关性.结论:国产花粉采样器所得结果与进口花粉采样器所得结果高度相关,重力沉降法所得结果与进口花粉采样器所得结果亦相关.
目的:动态观察用人蛔虫变应原激发豚鼠哮喘后,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炎性细胞总数及细胞分类的动态变化,探讨蛔虫变应原致喘机理.方法:用人蛔虫变应原激发豚鼠哮喘后1h、24h、72h,观察BALF炎性细胞总数及细胞分类的动态变化.结果:在激发后1h、24h、72h阳性激发组豚鼠BALF中白细胞总数分别为728±63,1002±78,1274±122(单位为:细胞数/ml),远高于阴性对照组(分
为了评估脱敏疗法治疗花粉症的疗效及安全性.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蒿属花粉过敏的149例接受脱敏治疗的患者进行了调查,他们均曾接受脱敏治疗,详细询问其治疗经过及对治疗的反应,评估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结果有效率为77.9℅,在维持脱敏治疗阶段,有48.3℅的病人出现过局部不良反应,28.7℅的病人出现全身不良反应,说明我科目前用于维持脱敏的蒿属花粉变应原浓度偏高.
目的:探讨用双向电泳(Two dimensional electrophoresis,2-DE)对大籽蒿花粉提取液蛋白质组分进行分析的可能性及其实用价值.方法:按常规方法提取大籽蒿花粉变应原,经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及双向电泳对大籽蒿花粉提取液变应原进行蛋白质组分分析.结果:单纯聚丙烯酰胺电泳结果可见有4个较明显的条带,分子量分别为62kD,52kD,43kD和25kD.经双向电泳蛋白组分分析
C1抑制物先天性缺陷可导致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即遗传性血管水肿.近年来,对C1-INH的基因缺陷进行了广泛研究.文章就近年来有关C1-INH的分子生物学及遗传性血管水肿的发病机制和治疗等方面的进展做了综述.
本文对1999年8月~2000年8月在接受免疫疗法(AIT)的患者中,观察到29例发生了不良反应,以例次计,风团12例,局部反应16例、大局部反应16例、非致死性全身性反应12例.对他们进行了追踪观察.结果发现95.5℅的局部反应发生于≤10的浓度.约75℅的局部和大局部反应发生于剂量≥0.6.虽然大多数局部和大局部反应随着剂量的增加逐渐减小或消失,但有一部分继续进展为较重的反应,特别是有大局部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