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气象灾害应急管理中的灾后心理救援

来源 :河南省科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zengbi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突发气象灾害所带来的灾难不仅仅是有形的物质损失和人员伤亡,往往还会对灾区群众、遇难者家属及参与救援人员的心理产生较强烈的影响.分析了灾后心理救援在国内外发展现状,突发气象灾害发生以后,各类人群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应激,不同人群之间所面对的问题也各不相同,因此对待不同的人群,不同的心理应激状况,心理救援人员所采用的救援方法应该有所不同。通常意义上的心理危机干预采取六步法:确定问题;保证求助者安全;给予支持,主要是倾听而非采取行动;提出并验证可变通的应对方式;制订计划;得到承诺,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提出了建立健全心理救援制度,使得心理救援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心理救援工作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开展对可从事危机心理干预人员队伍的培训工作。通过媒体教育群众该如何寻求帮助,并教会群众一些简单的心理自救方法等建议。
其他文献
强对流天气一般指≥17 m·s-1的雷雨大风、冰雹、短时强降水(≥20mm·h-1).强对流天气尺度小,持续时间短,局地性强,灾害严重,许多气象工作者对此已做了大量研究工作.河南地处中原,属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的大陆性季风气候,初夏雷雨大风、冰雹、局地强降水等灾害天气频繁发生且剧烈.特别是当6月份我国东北地区有深厚低涡维持时,河南处于东北低涡后部、河套高压脊前的西北气流里,受东北低涡后部南下冷空气和
2011年3月份以来,河南省降水持续偏少,气温偏高,日照偏多,3~4月全省平均降水量为26mm,比常年同期偏少68%,仅次于2000年和2001年同期,为1961年以来同期第三位最少值;而同期气温偏高1.1℃;日照时数偏多100小时,日照为1961年以来同期最多值.由于晴暖少雨,致使土壤失墒加快,旱情不断发展.据气象干旱综合指数监测,截止4月30日,全省都出现了轻-中度的气象干旱,西部和南部的部分
暴雨引发的自然灾害常常损失惨重,及时准确地做好暴雨预报非常重要.暴雨是多尺度相互作用下的现象,直接造成暴雨中尺度对流系统(MCS)的发展演变机制异常复杂.但是中尺度对流系统(MCS)往往是以深厚的高温、高湿、对流性不稳定层结的暖湿水汽输送通道为母体,水汽通道是MCS发生发展的有利环境条件,是暴雨发生的先兆性特征.对水汽源地和通道的建立进行深入研究,抓住暴雨发生的先兆性特征,对提高暴雨的预报很有意义
数值天气预报以其客观、定量和日趋提高的预报能力,日益受到各国气象部门的青睐.但是,在日常天气预报业务中也发现,对于未来天气形势的预报,欧洲中心数值预报结果存在"跃变"问题,特别是边缘气象条件下,前一天的预报结果目标地区处于降水区,而下一时次又在降水区之外,这时,预报员如何预报将面临极大挑战.本文基于2005年1月- 2010年12月的欧洲中心数值预报资料进行分析,采用PoorMan集成预报方法,对
强对流天气突发性强、危害大,是天气预报的难点.国外关于强对流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综合观测及其产生的中尺度环境和中尺度数值模拟等方面.如美国设置加密的地面和高空探测网,得到了许多强风暴的结构资料.另外在使用卫星、微波资料分析和预报中小尺度强对流系统方面也取得了重要成果.国内也做了很多工作,姚叶青等应用雷达资料研究强对流天气,陈子通等将模式探空、大气对流参数等应用于强对流的分析预报.但是针对强对流天气的分
河南省地处中纬度地区,是南北气候过渡带,也是秦岭-黄淮平原的过渡带、地形复杂,每年春末和夏季强对流天气频繁发生;而这一地区又是中国的人口密集区和粮食主产区,强对流天气所带来的危害不容忽视.高时空分辨率的地球静止卫星观测资料,可实现对深对流云的连续监测,能有效地弥补常规观测的不足。本文采用红外亮温阈值和不同红外通道亮温差值法,结合常规观测的强对流天气资料,对研究区域内深对流活动的时空特征及其天气学意
近几年来在漯河市政府大力扶持大棚蔬菜生长的政策激励下,漯河市新型塑料大棚发展面积达0.34万公顷.其中早春番茄大棚面积200公顷,但番茄早疫病连年发生,直接影响着番茄的产量和品质.为控制番茄早疫病的发生,2009 ~ 2010年,选用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进行了防治试验.效为74.39%,果实平均防效为75.68%。由此可以看出,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各处理防治番茄早疫病均有较好的防效。用
低温伤害影响植物的生长代谢,引起植物相关生理指标变化,导致植物受到伤害、减产,严重时还会造成植物死亡.自20世纪后半叶,全球气候不断回暖,温室效应、海平面上升等一系列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然而在我国的华南地区,低温寒害不但没有因冬季温度的升高而减少,而且寒害在80年代后开始又呈现出上升的态势.广东、广西、福建、海南等省区的寒害仍是影响粮食、果蔬和经济作物生产的限制因子.加之该地区农业的快速发展
开封市以农业为支柱产业,地处中原腹地,位于114°18E、34°48N,海拔高度73.7m,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气候宜人,并处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带,受过渡带的影响,气候过渡性和气象灾害多发性明显,气候变化影响农业生产的因子很多,光、温、水是其主要因子,利用光温水分析气候变化对小麦生产的影响分析研究,提出对策,为各级政府决策、提高农业生产、科研和农民朋友科学种田提供参考依据。开封市小麦生长期
冬小麦是许昌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小麦整个生长季跨越了秋、冬、春、夏四个季节,产量受农业气象条件影响波动较大.近几年来由于极端气候事件频发,干旱是制约全市冬小麦生长最主要的农业气象灾害之一,发生频率高,持续时间长,因此研究许昌干旱对冬小麦的影响和对策,对于制定各项抗灾减灾措施,提高小麦的防灾减灾能力提供科技指导.为领导及有关部门进行决策及进而采取科学的防旱、抗旱技术提供科学依据.干旱影响作物产量年年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