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大学生社交焦虑与民族认同关系研究

来源 :中国社会心理学会,湖北省心理学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lh8886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社会交往是大学生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实生活中,由于交往双方在社会、文化、心理因素等方面的差异,基本上每个大学生在社交关系方面都不能做到完全的适应,从而导致社交焦虑的产生。
其他文献
会议
会议
会议
会议
本研究针对华人文化脉络下台湾高中阶段青少年心目中的生涯概念的涵意及结构进行探讨。研究分为三阶段进行:第一阶段「词库延展阶段」经过20位参与者的脑力激荡,建造了一个拥有596个词语的大词库;第二阶段「词语验证阶段」:由60位高中生来筛选出与生涯此一概念最为相关且普遍使用的词语;第三阶段「词语分类阶段」:120位同学参加生涯排排乐(similarity sorting)的活动,为字词进行分类。
创造力(creativity)是产生被特定的社会文化所接受的新颖且适用的产品的能力(Plucker,Btghetto,&Dow,2004),根据Cskiszentmihalyi创造性系统理论和Amabile的创造性成分理论都强调了文化和环境因素对创造力的影响,创造性人才的培养对于国家的发展和经济的建设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创造力研究者越来越重视创造力的跨文化研究。
以高校584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自编问卷调查大学生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认知和态度.结果发现:①7.5%大学生掌握很多心理健康知识,知晓率有年级差异;92.8%大学生认为高校心理健康活动影响力较小,态度有性别和专业差异;有96.6%的学生认为应该在高校大力开展各种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目的:随着更多的女性进入职业工作领域,家务劳动分配成为工作和家庭压力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主题。本研究着眼于中国、瑞士的年轻双职工家庭,应用可分配时间理论和性别意识理论,同时引入了文化价值观(以家庭为中心的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社会支持,以解释中、瑞家庭在家务分工上的文化差异。
本研究旨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编制用于测量流动儿童区域文化适应的问卷,并用此问卷对北京市7所中小学的1033名流动儿童进行了问卷调查,从区域文化的角度研究流动儿童文化适应和文化认同的情况,即其在生活方式适应、人际观念适应困难的特点、影响因素,以及流动儿童对北京文化或老家文化认同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