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脑左右半球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卒中发病机制的差异性

来源 :中国卒中学会第三届学术年会暨天坛国际脑血管病会议2017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gmiao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与目的:颅内外大动脉粥样硬化是导致缺血性卒中最常见的原因,其中以颈动脉(carotid artery,CA)、大脑中动脉(middlecerebral artery,MCA)病变为主。当前公认的较全面且简便的卒中解剖梗死模式包括:弥散小梗死、区域性梗死、穿支动脉梗死、分水岭梗死。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丁苯酞(NBP)软胶囊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轻度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aMCI)的临床观察。方法:首次发病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95例,均为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14 年6 月至2016 年6 月连续的住院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2 例,对照组43 例,均予以标准化治疗,对照组在标准化治疗基础上加用尼莫地平片,治疗组在标准化治疗基础上联合尼莫地平片与丁苯酞胶囊。
目的:运用CT 脑灌注成像技术来评估人尿激肽原酶(human urine kininogenase,HUK)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收集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患者(Acuteanterior circulation cerebral infarction)80 例,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将被试者分为HUK 治疗组和对照组(未用HUK 治疗),分别于发病第1 天、治疗后第14 天采
椎基底动脉扩张延长症(VertebrobasilarDolichoectasia, VBD)是指椎基底动脉血管异常延长、扩张、迂曲或成角改变的血管畸形,较为罕见,目前仍处于探索和研究阶段。由于其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其致死及致残率较高,且起病隐匿,易造成漏诊、误诊。
54岁男性患者MR显示,T2序列脑桥未见明显异常,脑桥背盖部DWI点状高信号和对应的ADC低信号。60岁女性患者MR显示,T2序列脑桥未见明显异常,脑桥背盖部DWI点状高信号和对应的ADC低信号.83岁女性患者的MR显示,T2序列显示脑桥多发缺血灶,DWI显示脑桥背盖部点状高信号。
患者女,51岁,主因"视物模糊、重影5天"于2017年3月17日入院,患者5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视物模糊、重影,伴恶心、呕吐,非喷射性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双眼干涩感,右眼发胀,无明显眼痛,无发热、头痛、头晕,无意识不清,无肢体活动障碍,眼科查眼底示:视乳头水肿,门诊以"颅内压增高"收入院.患者自发病以来,神志清,精神一般,饮食差,睡眠可,大小便正常,体重近1月较前下降4kg.颅脑SWI显示:上矢
脑梗死的不同病因所致的大血管闭塞速度不同,可影响软脑膜侧支代偿.本研究拟以大血管闭塞的脑梗死患者的软脑膜侧支代偿情况,作为鉴别不同脑梗死病因的有力依据.
本研究拟采用高分辨率磁共振观察颈动脉硬化斑块病理特征,并收集外周血血清。探索颈动脉硬化斑块病理改变及相关近期卒中事件的血清生物学标志物。
背景与目的:Galen 静脉主要收集脉络丛、丘脑及纹状体、深部灰质区域的静脉血,因其代偿循环通路少,故血栓形成时可出现相应引流区域功能障碍,但因症状缺乏特异性,临床诊断困难.Galen 静脉血栓急性期病情多凶险,延误诊治可能导致患者死亡或严重神经功能缺损后遗症.因此,尽早确诊,对病情预后尤为重要.本文报道了1 例被误诊为病毒性脑炎的Galen 静脉血栓及对Galen静脉血栓相关文献进行总结分析,有
背景及目的: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intracranialatherosclerotic stenosis,ICAS)是亚洲人脑卒中的主要病因,狭窄远端脑组织低灌注是引起缺血性事件发生的重要机制之一。在症状性ICAS 患者中,通过狭窄的血管供应脑组织的前向血流降低,而侧支循环在维持狭窄远端脑血流灌注中起重要作用。本研究旨在探索前向血流、侧支循环及远端脑组织灌注这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以明确前向血流
目的:评估颈动脉斑块易损性与缺血性卒中的相关性研究.方法:87 例患者(101 例次,其中14 例为双侧)实施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术前行CDU 检查,采用二维成像、彩色血流成像及血流频谱多普勒,从血管横断面及纵断面观察管壁斑块形态、纤维帽、脂质核心及斑块回声等,多切面、多角度评估斑块易损性;同时行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HRMRI)判断斑块性质.CEA 后观察粥样斑块大体形态并行HE 染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