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液槽对水平管束外冷凝换热管束效应影响

来源 :2011年全国土木工程研究生学术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usot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出在管束中加装导液槽来控制管束效应的方法,并通过对比试验研究了导液槽对水平光管管束外冷凝换管束效应的影响.试验管束由4列排深为5排的列管构成,带导液槽管束的前4排管下方加装了两段长度为450mm的导液槽;试验换热管公称外径为19.05mm、换热长度为1000mm.结果表明:加装导液槽可有效控制凝液在管间的迁移,控制管束效应,提升试验光管管束总体换热能力5%~8%;受导液槽结构与安装方式等因素影响,试验管束中安装的导液槽使光管冷凝传热系数降低近10%.
其他文献
对3个T形钢管混凝土柱与钢梁连接节点进行了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拟静力试验,并进行了相应的ANSYS有限元分析。试验和有限元分析结果表明:该类节点具有良好的延性和耗能性能;高强螺栓直径和翼缘顶底角钢厚度对此类节点的极限承载力和变形能力影响显著,角钢的厚度越厚,构件的极限承载能力越大。同时,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对此类构件进行模拟和计算能得到满意的结果。
本文论述了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评定的基本方法。从评定的三种极限状态表述了钢筋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失效准则,通过不同的极限状态耐久性设计表达式,参照"抗力-荷载效应比值"形式建立耐久性的评定指标;阐述了耐久性等级的基本划分原则及耐久性评定的基本方法与步骤;根据文献[1]提出的三种极限状态下耐久性设计目标可靠指标的建议值,提出耐久性等级划分的概率标准。
结构地震反应分析的精确程度对所选用的地震动强度指标IM有很强的依赖性,描述IM的数量较多,其中结构基本周期对应的谱加速度Sa(T1)应用最为广泛.但由于Sa(T1)无法考虑结构的高阶模态效应以及非线性变形引起的体系周期延长效应,导致给定IM下工程需求参数条件分布的变异性很大.为此,学者提出了多种平均谱加速度加以改善.本文提出利用地震波的傅立叶谱对谱加速度进行加权平均作为新的IM,然后通过一个基于现
建立了考虑城市固体废弃物(MSW)生化降解及耦合作用的沉降模型。根据模型得到的解答能够反映MSW孔隙压力(气、液)和沉降的发展规律。模型结果规律研究表明,由于降解作用,孔隙气压值在初始阶段会迅速上升,达到最大值后又逐渐下降。但是孔隙水压力在初始阶段并不一定会有上升过程,这取决于MSW的液相渗透系数。孔隙水压力的消散速度比孔隙气压力的消散速度要慢。在试验室内用人工配制的MSW进行了模型验证试验,模型
由于长期承受动力荷载的桥梁结构容易发生疲劳损伤,所以地震时桥梁结构更容易发生倒塌破坏。本文从桥梁结构的损伤演化以致发生倒塌破坏过程及桥梁结构的减隔震措施等方面,对国内外相关的研究成果进行系统的总结和分析,并得出以下结论:桥梁结构倒塌过程复杂多变;要准确建立基于构件及结构层次的损伤准则;深入研究桥梁结构损伤破坏机理,损伤演化过程以及桥梁损伤与失效模式之间的关系;选择合理的减隔震装置及布置方式可有效减
以某城市一条新建公路隧道近接具有高精度要求的气象塔为工程背景,采用数值模拟手段对爆破震动对气象塔的动力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爆破震动作用下,水平位移、速度随着建筑物高度增加变化较为敏感;水平振速在建筑物下部振速较大,中部最小,雷达顶部最大,相对于建筑物中部放大近7倍;当隧道爆破后300ms时,地震波产生的水平位移将传递至气象塔顶部雷达底侧,400ms时传递至雷达顶部;初步设计拟定的施工方案在左
抗剪强度和剪切变形是混凝土的基本力学性能,是强度理论研究和有限元分析的重要依据。指出了传统混凝土抗剪强度定义的不足之处,基于与古典强度理论相协调的思想,提出了混凝土抗剪强度的一种新定义。据莫尔-库仑强度理论推导出了混凝土抗剪强度的计算公式,由此确定的纯剪强度指标与实验值相比偏于安全,证明计算公式具有实用性。最后,说明了混凝土抗剪强度概念的不清晰可能会引起的不合理结果。
预应力混凝土槽型梁是一种新型下承式预应力混凝土桥梁,其建筑高度低、综合经济效益好,广泛应用于公路、铁路桥梁及城市轨道交通工程.以某双线薄壁预应力混凝土槽型梁为原型,采用大型商用有限元软件ANSYS建立了考虑材料、几何非线性及截面变化等影响的简支槽型梁有限元模型.对其在不同荷载工况(包括施工阶段、运营阶段及承载力极限阶段)作用下的受力性能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结果表明:在施工阶段,槽型梁整体处于弹性受
确定抛物线形预应力钢绞线理论伸长值的详细计算过程,提出适用于现场施工的预应力钢绞线理论伸长值的简化测量方法.基于五根后张无黏结预应力混凝土试验梁的张拉测试试验,结合《公路桥梁施工技术规范》,阐述了后张法预应力抛物线形钢绞线理论伸长值计算方法,分析张拉各阶段的伸长实测值,并对张拉伸长实测值与理论计算值进行比较和分析.总结出简化测量方法,对简化后的实测值与原实测值进行比较,最大偏差为1.27%,并且对
基于弹性层状体系理论,引入古德曼模型接触面单元的理念以反映层间结合条件,针对国内典型的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结构,分析层间结合不良与超载共同作用下路面结构路表弯沉、层底弯拉应力、沥青面层剪应力等力学响应。层间结合条件和超载极大地影响了路面结构的力学响应,其响应值并非层间结合不良与超载两种因素单独作用的等权线性叠加;超载将诱发、恶化路面结构层间结合条件;层间完全光滑使得集中于面层内的剪应力增大。应从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