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越野滑雪项目在冬奥会中是仅次于速度滑冰的基础大项之一,共产生12枚金牌。同时越野滑雪项目也较大影响冬季两项,北欧两项的奖牌地位。因此,世界各国都将越野滑雪项目的备战作为冬奥会备战的重中之重。中国的越野滑雪历史并不短,但是由于地理环境及滑雪群众基础薄弱等多方面原因,我国越野滑雪与世界冰雪强国有较大差距。首先表现在运动员人才池数目差距悬殊,中国在FIS官网的注册队员数目为300人左右,而冰雪强国如挪威,注册运动员为3000人左右;其次FIS积分中,中国选手较国外顶尖级选手具有较大差距。面对当前的差距,扩大越野滑雪人才池中的运动员数目是迅速提升我国越野滑雪态势的手段之一。同时,对已成功跨项队员的后续跟踪监测研究可为我国日后运动员选材与发展提供一定借鉴,尤其为跨界跨项的成功率进行科学有效的跟踪与记录,从而为跨界跨项选材体系提供一定的参考。研究目的:越野滑雪项目是一项耐力性运动项目,与其他项目相比,其需要队员有更强的有氧供能能力。本研究在运动科学基础理论和实验方法基础上,通过大规模的越野滑雪跨界跨项选材测试,初步建立越野滑雪跨界跨项选材测试标准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对现国家队队员及入选运动员建立长期身体机能监测与跟踪,以期能够指导我国越野滑雪国家队的选材工作及日常监测工作,使人才选拔和培养更加合理、科学、高效。研究方法:本研究以我国13名越野滑雪国家队运动员(国家队组)、74名已跨项运动员(跨项组)及34名不同省市不同项目的未成功跨项运动员(未跨项组)为研究对象,其中跨项组运动员与未跨项组运动员均经过跨界跨项选材测试筛选。每组队员均进行基本身体形态学(身高、体重、体成分)、有氧能力(最大摄氧量)、无氧能力(无氧功)、基本身体素质(1RM、立定跳远、引体向上、5min仰卧起坐)等四方面的测试与评价,梳理并总结可以反映越野滑雪表现力的关键性指标,并尝试建立适用于越野滑雪的选材测试及身体机能监测的标准体系。研究结果:1)男子运动员的各项指标中,国家队组(n=7)、跨项组(n=47)与未跨项组(n=22)三组的身体形态学指标中体重(69.0±5.5vs.69.1±8.7vs.68.8±7.8kg,all P>0.05)与去脂体重(63.0±4.6vs.61.6±6.8 vs.61.4±5.8kg,all P>0.05)之间均未呈现显著性差异,而国家队组的身高(174.9±3.0cm)与跨项组(178.2±6.1cm)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未跨项组(180.2±4.2cm)呈显著性差异(P<0.05),跨项与未跨项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女子运动员中,国家队组(n=6)、跨项组(n=27)与未跨项组(n=12)三组的身体形态学指标对比中发现,国家队组较跨项组的身高(164.7±4.6vs.168.2±5.3cm,P>0.05)、体重(55.0±2.5vs.55.7±5.8kg,P>0.05)、去脂体重(46.5±2.7vs.47.0±3.9kg,P>0.05)均没有显著性差异,而跨项组较未跨项组的身高(168.2±5.3vs.163.9±5.2cm,P<0.05)、体重(55.7±5.8vs.51.3±5.7,P<0.05)、去脂体重均有显著性差异(47.0±3.9vs.42.3±4.4kg,P<0.05)。2)国家队组男子的最大摄氧量与跨项组没有显著性差异(70.7±7.2vs.67.1±7.2 ml/kg/min,P>0.05),较未跨项组显著性增高(62.4±7.0 ml/kg/min,P<0.05),跨项组较未跨项组显著性增高(P<0.05)。女子队员中,国家队组、跨项组、与未跨项组的最大摄氧量之间均未有显著性差异(60.4±2.9vs.56.1±5.5vs. 58.7±5.5ml/kg/min,all P>0.05)。3)男子跨项组的最大无氧功(800.8±136.5 vs.807.8±134.3 w,P>0.05)与平均体重无氧功(8.5±0.8vs.8.5±0.8w/kg,P>0.05)较未跨项组没有显著性差异。女子跨项组的最大无氧功(701.0±178.9vs.713.7±199.7w,P>0.05)与平均体重无氧功较未跨项组没有显著性差异(7.8±1.2vs.7.9±1.2w/kg,P>0.05). 4)通过对基本身体素质(1RM、立定跳远、引体向上、5min仰卧起坐)等测试结果对比发现,男子运动员中国家队组各指标均比跨项组、未跨项组高(P<0.05),而跨项组较未跨项组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女子运动员中,国家队组各指标均比跨项组、未跨项组较高(all P<0.05),而跨项组1RM与引体向上较未跨项组较高外(both P<0.05),其他均没有显著性差异(both P>0.05)。研究结论:以有氧耐力为主的越野滑雪项目选材中,身体形态学指标(身高、体重、体成分)并未在运动表现中起到决定性作用,且男女运动员三组间均并未呈现规律性的显著性差异,因此,不建议将身体形态学指标计入到选材标准的决定性指标之中;但是建议将体成分监测(去脂体重/骨骼肌含量)纳入到运动员监测跟踪体系中以监测运动员训练效果与身体机能状态。建议重点将最大摄氧量指标作为选材中重点指标进行参考,因为最大摄氧量遗传度较高且与本项目的运动表现呈高度正相关,因此,建议在选材及监测体系中重点关注最大摄氧量指标(建议男子选材标准为≥65ml/kg/min,女子≥55ml/kg/min)。各组无氧功指标未呈现规律性显著性差异,建议将无氧功指标纳入监测跟踪体系中而不纳入选材体系。此外,身体素质指标可改善程度较大,建议将此类指标纳入跟踪体系中定期监测运动员整体身体机能能力,而选材中可进行适度参考,而非关键性指标。本研究仅在身体机能学层面进行跨界跨项选材与监测体系建立的探讨,越野滑雪项目的核心涉及更为复杂的滑雪技术因素,建议在选材与监测系统中同样建立滑雪技术的检测体系以对队员进行科学全面的监测与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