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石胶囊预防胆囊结石的实验研究

来源 :2007年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药传承创新与发展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ohe2003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防石胶囊预防胆固醇和胆红素胆囊结石的作用。方法:[1]预防胆固醇结石的实验方法:将60只豚鼠随机分成4组,空白组每天只喂普通饲料,模型组每天喂胆固醇结石诱石饲料,UDCA(熊去氧胆酸)组喂胆固醇结石诱石饲料加UDCA,防石组喂胆固醇结石诱石饲料加防石胶囊;[2]预防胆红素结石的实验方法:将48只豚鼠随机分成3组,空白组每天只喂养普通饲料,模型组每天喂胆红素结石诱石饲料,防石组喂胆红素诱石饲料及防石胶囊。结果:实验2个月后发现:预防胆固醇结石实验中胆囊结石发生率及胆汁中钙离子浓度依次为:模型组>UDCA组>防石组>空白组;预防胆红素结石实验中胆囊结石发生率及胆汁中胆红素含量依次为:模型组>防石组>空白组。结论:防石胶囊能预防胆囊胆固醇及胆红素结石的形成,其机制可能和它们能分别降低胆汁中钙离子浓度及降低胆红素含量有关。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非比麸防治肛肠病术后便秘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开放、随机对照观察,治疗组、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术前均无便秘症状,治疗组术后第1天即开始服用非比麸3.5g,2次/日,连续14天.对照组手术方式、术后饮食结构、饮水量与治疗组相同,但不服非比麸及其它泻药.观察两组术后3、7和14天术后便秘症状及大便性状情况,并予评分量化比较.结果:由于术后1~3天对照组部分患者无便意及排便,所以部分排
先天性巨结肠每5000个新生儿有1例发病。病因为孕后4~12周神经节细胞自始至尾移行穿过神经嵴失败,导致神经节细胞在全部或部分结肠缺失。远端结肠长度的变化不能缓解症状,随着时间变化导致结肠梗阻。无神经节段常常开始于肛门并向近端延伸。短段型疾病最常见,病变限至在结肠的直乙交界区以内。长段型疾病可跨过此区域,影响到全结肠。全小肠和大肠均累及的罕见。大多数人在婴儿期发病,早期诊断可避免并发症。加以恰当的
脑排便中枢或脊椎脊髓神经及其侧索神经根病变,致直肠自动逼屎功能丧失或失能或困难或障碍。任何一种脑与脊椎的脊髓神经病变,病变初始立即或进行性病变日久致自动逼屎功能障碍皆是其致病原因,本文主要对肛门括约肌麻痹症候群时的神经表现方式及临床表现等进行了阐述。
针对便秘治疗中的耐药性问题,提出便秘之戏药说与多个有效靶点及其失活假说,在临床工作中,许多顽固性便秘患者表现出对药物的耐受性,即使是通过中医望闻问切四诊合参,详加辨证,用几剂有效之后,在基本辨证状况未发生改变情况下,患者的便秘出现反复.改换医生重新从另一个角度辨证用药,则患者的病情又可见缓解,如是者三,使我们考虑到这就是清代赵濂《医门补要》的戏药病.对于这种情况,主张使用“戏病方”.根据患者的辨证
本文对五加皮、香加皮,进行了来源、性状、显微特征、薄层色谱鉴别比较,为正确使用提供了依据。
目的:观察针刺、耳压及心理疏导治疗失眠症102例的疗效。方法:102例依中医辨证分型,分为阳虚火旺型、心脾两虚型、心胆气虚型、痰热内扰型及肝气郁气型5型,体针以四神聪风池穴为主,根据分型配以不同穴位以滋阴降火,补益心脾,益气镇惊、清热化痰及疏肝泻火,并配以耳穴贴压及心理疏导以治本,三者综合治疗。结果:体针、耳穴贴压、心理疏导治疗失眠症有效率达100%,较之单纯运用安眠药有效率70%,P<0.05有
目的:回顾分析中医药治疗大肠癌的文献情况。方法:采用文献统计学方法对11年来国内医学期刊文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大肠癌的中医药临床治疗是目前研究的重点,中晚期肿瘤、肿瘤术后治疗是中医或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主要对象。治疗手段和方法多样,但中医药特点重视不够,对照研究所占比重较少。结论:对于中医药治疗大肠癌,不仅需要提高对中医药特色的重视,也要提高研究的质量。
目的:验证健儿厌食康颗粒治疗小儿厌食脾虚食滞证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分组、双盲试验、平行对照的方法进行临床对照研究。结果:试验组的愈显率为90.68%,对照组为78.45%,两组之间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对食欲不振、神疲乏力、形体消瘦等中医证候的治疗消失率,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且食欲不振治疗前后积分差值的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试验
整体平衡方的研制,受到湖北吕长善老师《伤寒论新解》和北京王文远主任医师"针灸平衡疗法"的启示,结合中国传统医学理论和国内外有关中西医理论,并根据《黄帝内经》:"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的理论而创立,此理论正是中医保健养生和诊治疾病的总则、总法。根据整体平衡疗法的原理,选用有调整整体平衡的中药。经过多年反复研究配制成的整体平衡方,用于临床取得了很好的整体平衡效果。本文简介整体平衡方的临床应用。
中医教育的实质是在现代科学环境中,对打下现代科学文化基础的高中毕业生实施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近几十年来,由于没有认识到中医教育的这个基本特点。套用现代科学文化的教育模式,使中医教育事业逐渐走入困境。本文就中医教育的困惑、症结与出路进行了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