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例妊娠合并白血病临床资料分析

来源 :第五届围产医学新进展高峰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k1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白血病患者的母儿结局。方法:将1980年6月至2011年7月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产科收治的进入围产期的23例妊娠合并白血病患者,采用回顾性方法对其孕期临床处理、妊娠结局进行分析,并对母儿情况进行随访。结果:孕期死亡1例,其余22例失访4例,18例随访3月~13年,母亲存活11例,死亡7例,新生儿均发育正常。结论:妊娠合并白血病是一个极度高危的产科情况,但对有生育要求的患者,在一定的条件下仍有望获得较好的妊娠结局。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不同部位有创血压监测在NICU应用的可行性。方法:通过对58例新生儿采用桡动脉、颞浅动脉、胫后动脉等不同部位动脉置管,监测血压的变化,通过动脉置管抽血监测血气分析、生化指标,指导临床治疗。结果:58例患儿均无感染、空气栓塞、血栓等并发症发生。2例因置管后出现肢端轻度发白拔管后症状好转,1例拔管后穿刺侧肢端出现轻度发给,经处理后症状消失,无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结论:单纯的挠动脉置管不能满足临
目的:探讨HMGBl-TLR4信息途径在子痫前期内皮细胞屏障功能中的作用。方法:利用基因敲除小鼠,原代培养小鼠胎盘滋养细胞(PMT)与腹主动脉内皮细胞(MAECs),MTT检测缺氧PMT及MAECs活性,Annexin V-FITC检测PMT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检测PMT高迁移率族蛋白(HMGB1)及MAECs Toll样受体4(TLR4)蛋白表达,Real-time PCR检测PM
目的:建立一种新的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新生大鼠模型。方法:采用出生当日SD新生大鼠,按不同的造模方式随机分为9组,每组8只.A组大鼠人工喂养,B组(共6个亚组,每组8只)大鼠为人工喂养+LPS灌胃,C组大鼠采取鼠乳喂养+LPS灌胃,D组大鼠为鼠乳喂养的正常对照组。每日定时称量体重。结果:A、B组体重不增或下降,C、D体重上升,A、B组与D组比较有统计差异(P<0.05)。结论:30mg/kgLPS+人
目的:观察间苯三酚治疗妊娠20周前先兆流产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0年~2011年就诊于四家医院的妊娠4~20周先兆流产患者127例,按妊娠周数分早期妊娠组(妊娠4~12周),中期妊娠组(妊娠12~20周).早期妊娠组随机分为间苯三酚治疗组(A组,n=38),常规药物治疗组(B组,n=39).中期妊娠组随机分为间苯三酚治疗组(C组,n=33)及常规药物治疗组(D组,n=17).A组、C组应用间
目的:通过大样本调查研究掌握中国妇女分娩年龄的现状及年龄与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采集112441例产妇的住院分娩信息,所有病例孕妇年龄5岁间隔分组,小于15岁的只有5例、均为14岁,被纳入到15~19岁组,45岁以上的只有120例,纳入40~44岁组,因此所有病例最终分成6组。各年龄组所占比例中2529岁组最高(42.1%),将其作为参考组,比较各研究变量与其相对风险度(OR值)。结果:与25~2
目的:探讨高龄复发性流产患者的流产原因。方法:对已行系统病因学检查,并且流产后成功行绒毛染色体分析的82例高龄复发性流产患者的病因分布进行分析.并比较了高龄复发性流产与高龄偶发性流产的绒毛染色体异常发生率,原发性流产与继发性流产的病因分布,不同流产次数的复发性流产患者的病因分布。结果:高龄偶发性流产的绒毛染色体异常发生率高于复发性流产的染色体异常发生率。不同流产次数的复发性流产患者的病因分布无明显
目的:为一连续4次妊娠Meckel综合征(MKS)畸形胎儿的家系查找致病基因。方法:畸形儿引产后组织进行MKS3(TMEM67)基因测序,并对家系成员进行突变位点的测序;对家系成员及200例正常对照进行HhaI酶切分析。结果:畸形儿MKS3基因(TMEM67)存在c.1645C>T纯合突变,只个畸形胎儿(Ⅲ-1、Ⅲ-3、Ⅲ-4)的DNA检测均有此纯合突变,畸形儿父母均为突变基因携带者。结论:MKS
目的:研究Mecp2和Pten基因对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探讨Mecp2和Pten在神经干细胞中的相互作用,探索促进神经干细胞修复新生儿脑损伤的有效途径。方法:在原代培养小鼠神经元中,慢病毒敲减或增强MeCP2的表达,检测PTEN表达的改变。通过慢病毒介导的方法,敲减MeCP2和PTEN的表达,观察体外培养胚胎神经干细胞的增殖分化情况。分别采用中枢神经系统MeCP2基因条件性敲除小鼠和中枢神经
目的:评价乙型肝炎(乙肝)免疫预防措施在日常应用中阻断乙肝病毒(HBV)母婴传播的效果,观察不同分娩以及喂养方式对HBV母婴传播的影响。方法:对231例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但乙肝e抗原(HBeAg)阴性母亲及其252例儿童随访,根据住院病历和母亲回顾,记录母亲孕期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使用情况、分娩方式、子女出生后HBIG和乙肝疫苗接种以及喂养方式,并采血检测HBV血清标志物和谷丙转
目的:对部分经常规染色体核型发现结构畸变后通过不同的细胞分子遗传学方法进行更精细的染色体定位和定量分析的病例进行了总结。方法:采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 )、多重连接探针扩增(MLPA)和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aCGH)等方法进行分子遗传学分析。结果:病例根据染色体结构畸变分二类:1)存在小的额外标记染色体(sSMCs),简称标记染色体;2)染色体部分缺失或重复、倒位和易位畸变。结论:一部分sS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