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农村建设中的气象信息服务

来源 :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ody1234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发[2006]1号)明确提出要加强气象为农业服务;《国务院关于加快气象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6〕3号)要求健全公共气象服务体系、建立气象灾害预警应急体系、强化农业气象服务工作,努力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气象保障。本文通过对农村信息化建设和气象服务情况分析,提出为农村提供气象服务的建议,发挥和提高气象为"三农"能力和保障。
其他文献
本文利用江苏省三个辐射观测站的历年观测资料,采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分析了总辐射、日照时数、日照百分率的气候变化特征;分析了总辐射的地域分布特征及空间上的差异;结果发现太阳总辐射在年代际变化上呈下降趋势,其逐渐减少的原因与人为排放气溶胶的浓度增加有关.太阳总辐射的年变化特征是春夏季较大、秋冬季较小.其中5月和7月出现峰值,6月略有下降.在地域分布上太阳总辐射分布形势大致是北高南低、西弱东强,位于淮北地区
为开展地基GPS接收机和微波辐射计斜路径水汽总量的对比观测试验,设计实现一套控制微波辐射计全自动追踪可视范围内某颗GPS卫星,以获取微波辐射计与该GPS卫星之间斜路径水汽总量的外场试验方案.根据观测设备的特点,在软件控制流程的层面上,该试验方案集成GPS接收机和微波辐射计的I/O数据和控制文件,实现各种天气条件下的自动连续观测,获取的观测数据样本具有代表性.同时,该试验方案的实施全程由计算机控制,
针对各级公路和城市道路服务的需要,构建了北京道路安全气象预警指标,通过低能见度,降水,夏季温度和冬季温度等道路安全气象预警指标等级划分,逐步完善道路安全气象预警指标体系.利用各种气象预报技术,结合道路气象监测资料,用网页方式进行交通道路气象预警信息发布,逐步实现交通气象服务的专业化、精细化,为道路的运营管理和决策提供及时的监测和预报预警信息.随着我国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的不断增加,低能见度雾霾天气尤其
国际上,"气象经济"作为一个新兴的热点经济现象萌动现身于二十世纪40年代末、50年代初的西方发达国家.近二十多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工业技术的进步和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气象条件的影响特别是气象灾害所造成的损失越来越大,因而人们对气象条件在生产过程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视.受世界各国经济发展对气象服务总需求的牵动和各行各业对气象服务精细化的迫切要求,各种类型和性质的气象服务近些年更是得到了迅速发展.
本着理论联系实际、宏观视野与微观操作相结合的思想,围绕省以下预报预测业务体制机制进行深入研究,提出了成体系的创新思想观念,为省以下气象业务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决策依据,可以为省以下气象预报预测准确率的提高奠定体制基础.
江苏沿海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带来了外部环境的有利变化,江苏气象事业酝酿着跨越式发展.从对需求和服务的分析出发,产生了推出省以下气象业务发展示范项目的构想,据此,拟定的江苏气象业务技术体系的发展战略就是走体系化道路.围绕发展战略的决策就是以"十二·五"规划为契机,打造江苏气象发展模式.
平面媒体在陕西是一个强势载体,仅就主导报刊在陕西的发行量,每天就有100多万份,是我省的文化支柱产业之一.在过去这些年,没有相关这方面的研究.从陕西目前现况来看,其发展及为缓慢,因此,开展相关方面的研究显得尤为必要,了解平面媒体的变化现状与未来发展,对症下药,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陕西省气象部门与平面媒体的合作,起始于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到现在为至已有15年的左右的时间,当时这一块的开发很是艰
泰山新一代天气雷达系统(CINRAD/CD)于2007年1月6日通过现场验收,2007年2月1日00时起,纳入全省等效雷达资料传输和产品应用.该系统业务试运行三年来,以其直观及时的资料、简单灵活的操控、丰富详实的二次产品等特点,在灾害性天气预警预报、人工影响天气、重大活动气象保障服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促进了本地中小尺度灾害性天气的预警能力,极大地提升了泰安气象应急保障能力.同时,泰山新一代天气雷达
简要说明了CINRAD/CD天气雷达接收机的基本工作原理,并对泰山CINRAD/CD天气雷达接收机出现的2次硬件故障进行了仔细的分析,提出了接收机的故障原因,最后给出故障检修方法与技巧.
本研究使用宿州农业气象试验站近16a观测的当年当地的小麦大田生产当家品种资料,资料年代较长,代表性强,结果可信度高.对小麦大田生产具有较好的指导意义.研究显示:测定地段小麦平均开花日期4月27日,第一次测定千粒重平均日期为5月7日,最后一次测定日期平均为6月1日;灌浆日数最短的31d、最长的44d,平均35.7d.小麦千粒重随灌浆时间的增长曲线为一抛物线,其灌浆时间并非越长越好,灌浆日数在3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