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胆手术部位感染相关危险因素研究

来源 :第19次全国医院感染学术年会暨第6届上海国际医院感染控制论坛2010年联合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chaoyi2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肝胆手术部位感染(SSI)的危险因素,为制定SSI的控制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采用目标性监测方法,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每天到普外科病区查看肝胆手术患者的情况及SSI发生情况,填写SSI专率调查表。详细记录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指数、有无糖尿病及恶性病、术前外周血血浆白蛋白、WBC和ANC、术前住院日、急诊或择期手术、手术持续时间、是否连台手术、手术方式(腹腔镜、剖腹手术)、第一手术者职称、ASA评分、麻醉类型、切口类型(清洁、清洁-污染、污染)、切口方向、切口长度、术中失血量、是否应用血制品、切口缝线类型(抗菌、非抗菌)、术后是否放置引流管、引流管放置天数及有无术后并发症等24项相关危险因素。当患者出现SSI可疑迹象时,督促床位医师及时留取标本送微生物培养和药敏试验;同时对出院患者进行电话追踪回访,及时发现手术部位感染。 结果:2008年3月—9月入住普外科进行肝胆手术的患者共298例,其中胆囊及胆道手术234例,肝脏手术64例。共发生SSI 35例,SSI感染率为11.74%,其中住院期间感染24例(占68.57%),出院后随访感染lI例(占31.43%)。感染部位分布为:表浅切口感染22例、深部切口感染6例、器官腔隙感染7例。由于随访感染是通过患者或其家属的描述而获得的,SSI诊断的准确性不稳定,因此进行危险因素分析时剔除了随访感染的11例手术。单因素分析有显著意义的危险因素有:术前住院日、糖尿病、血浆白蛋白<35g、手术时间>2h、ASA评分>Ⅲ级、切口方向、切口长度、手术方式(腹腔镜或剖腹手术)、术中出血量>200ml、血制品使用与否、术后引流与否、术后引流天数、术后出现脂肪液化和切口裂开等并发症。以上述单因素分析筛选出的13项关联因素为基础,进行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筛选出:术后出现脂肪液化和切口裂开等并发症、手术持续时间>2h及术后引流天数≥5~10天是SS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肝胆手术SSI的发生是多因素的综合,必须采取综合性的预防措施才能有效地降低SSI的发生率。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2例病例分析了高血压伴低钾血症的原因,并讨论了低钾血症在继发性高血压的鉴别诊断中的意义。一方面说明高血压伴低钾血症是常见的临床表现;另一方面是强调高血压伴低钾血症是继发性高血压的一个重要表现。在高血压病因诊断时要重视低钾这一线索。常见的一些具有高血压伴低钾血症的继发性高血压有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继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库欣综合征、Liddle综合征和肾小球旁细胞瘤等。与继发性高血压相鉴别的
@@本文介绍1例高血压患者,其头晕症状与体位性的血压变化有关,检查发现患者颅内外动脉均有严重的硬化。对于高血压患者,特别是合并有靶器官损害的高血压患者,患者的血压管理一定要注重个体化治疗的原则。一定全面了解各个靶器官的状态,患者的血压监测要以24小时的监测为调整药物的依据。
@@本文通过1例高血压病例介绍了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血压波动特点和治疗措施。患者动态血压监测显示非勺形血压,八院后调整降压药方案后血压控制不理想。经多导睡眠呼吸监测发现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为48次/小时。患者夜间反复出现间歇性低氧,引起血压升高,给予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呼吸机治疗。治疗调整后血压监测夜间血压平稳,患者血压节律恢复为勺形血压,血压稳定在正常水平。即患者在诊断为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冠心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上升,必需积极寻求各种有效的治疗方法,以降低这种严重的致死、致残性疾病对人类健康的威胁。
@@治疗老年高血压的理想降压药物应符合以下条件:①平稳、有效;②安全,不良反应少;③服药简单、方便,易于提高依从性。合理选择降压药物不仅有利于控制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更重要的是降低患者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达到预防脑卒中、冠心病、心力衰竭和肾衰竭并减少心血管事件的目的。
@@本文依据抗菌药合理用药原则,对甲状腺切除术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进行干预和评估。结果表明,依据抗菌药合理用药原则实施干预措施,可以提高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的合理性。
@@目的:通过管理与干预,使得围手术期预防用药逐步合理。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对266例清洁手术患者抗菌药物应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一般情况:266例清洁手术患者中骨科手术43例,脑外科手术15例,心脏外科手术17例,普外科手术25例,乳腺外科15例,甲状腺外科15例,血管外科15例,儿外科10例,胸外科19例,泌尿外科28例,妇产科30例,眼科19例,耳鼻喉科10例,整形美容科5例。最短
@@目的:了解医院内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情况,为指导临床用药及控制医院感染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08年1月—2009年6月我院确诊为医院内感染病人的各类送检标本中分离的病原菌,药敏试验采用琼脂纸片扩散法,试验数据分析采用WHONET5.4软件。结果:228株医院感染病原菌中,包括G-杆菌156株,占68.4%,前5位是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阴沟肠杆菌;G+球
@@目的:探讨防控干预措施在降低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发病率中的有效性。方法:第一阶段2008年6月~2008年12月ICU病房222例患者进行常规目标性监测。严格遵循无菌原则置管,术中铺40cm×40cm无菌巾,由熟练医生操作。在颈内静脉或股静脉内进行置管。穿刺部位常规用聚维碘酮消毒,直径>8cm。消毒的棉签均采用一次性的30支包装,采用6cm×7cm无菌自粘性敷贴覆盖穿
@@目的:调查分析成都市医院手术部位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为进一步研究手术部位感染相关危险因素及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根据文献资料、预调查和专家意见制定调查方案和表格,随机会抽取成都市10所综合性二甲及以上医院院感专职人员集中培训,各医院再根据调查方案、本院外科手术后住院病人的数量和分布情况进行人员安排、分组和培训,于规定日8:00统一下科室查阅病历,填写调查表格,当日完成所有调查对象的普查;对疑